以下为《周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5.观察物体(一)
姓名:
周某某
工作单位:
长坪中学
学科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变化视角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阶段的空间培养目标是:“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也就是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1)教材呈现了四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熊猫玩偶的情境图,编排意图如下:
第一,熊猫的位置、方向固定不动,学生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形成表象。
第二,图中分别标出了4名学生的名字,表明用学生所在的位置代替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方位词,如,“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XXXXXXXXXX”可以说成“小明看到的图形是XXXXXXXXXX”,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三,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不同的形状分别是哪名学生看到的。
(2)“做一做”是对例1的巩固练习,一方面需要学生对大卡车的各个面有直接或间接的观察经验,另一方面学生要读懂图中人物与大卡车的位置关系,作出正确判断并连线。
三、学情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本单元我计划用三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说课的是第一课时。教材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课堂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也是为接下来二、三课时立体图形的观察做好铺垫,更是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1.学生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方法。3.学生通过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从学生身边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各种活动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此处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一、图片观察,激趣引入
教师PPT展示同一个存钱罐的三个不同面图片,激趣引入
1.学生4人一组分3组分别观察同一个存钱罐不同方位的三幅图片2.请每一组的学生分别发言,说出各自观察到的物体是什么3.探究为什么每一组学生看到的物体不一样4.全班学生一起观察三幅图片,探讨原因,激起学生兴致,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结合有趣的图片引入,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切合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物体上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讲授】二、探究新知,揭示课题
1.有请四位学生代表上台从四个面熊猫,观察后分别描述所观察到的是什么
2.讲解:为什么四位代表看到的不一样3.教师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熊猫不同4.探究:如何可以全方位的看到熊猫
全班一起观察熊猫的不同面,验证学生代表的答案,并回答下面各幅图片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先实践再提高是观察物体必须经过的学习过程。观察实物时,学生可以亲自体验观察到的到底什么样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更利于实践经验的间接使用。在解决例1时,除了要应用观察实物的经验,还要有想象力的参与,对学生是较大的挑战,要有步骤地开展
【活动】三、深化拓展,知识运用
教师出示大卡车的模型,并展示讲解四个面,辅助学生观察
PPT出示题目
3.出示手工制作模型小房子
学生连一连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在那个位置拍的
3.填一填(回答问题,下面每个小动物看到的是哪副图)
知识运用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巩固理解知识点
【作业】四、巩固练习,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对应课堂训练
独立完成第70页练习十六,第1~3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
完成对应的课堂练习
上台展示观察成果
八XXXXX、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突出了“从不同角度、全面、细致观察物体”这一教学重点,巧妙渗透了“看任何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具、学具,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3、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了数学教学“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
不足之处:“方位”是本节课重要的概念和知识节点,从正确认识到准确描述尚需进一步研究,力求做到精准无误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周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