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资料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国湿地分布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讨论湿地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阐述,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说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相作用。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一般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的利用,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其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逐一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
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注重环保。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湿地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其中像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肺”,水域有净化污染,湿润空气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责任,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为了保护地球之肾,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那么什么是湿地,湿地还有哪些功能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
?
?
?
?
讲述新课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多媒体展示各种湿地图片,学生思考)
思考1.?什么是湿地?
2.?湿地有哪些种类?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湖泊、河流、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区等;
(2)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强调:湿地属于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
[出示课堂练习题]
练习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A、太平洋?B、青藏高原上的冰川??C、青海湖???
D、河流??E、沼泽?F、三峡水库?G、海南岛红树林 H、水稻田
二、我国湿地的分布:(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湿地分布示意图)
思考:我国湿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1)总量______,类型多样______
(2)湿地分布____,地区差异显著,空间分布_______
(东部___,西部___,湿地的地区分布______)
[出示课堂练习题]
练习2:关于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库、稻田是湿地 B、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C、高山上没有湿地?? 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三、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 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多媒体出示表格)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
注意:湿地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其_______价值远远高于其_______价值。
四、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多媒体出示19、20世纪洞庭湖变化图及问题)
【探究活动1】
说出洞庭湖的位置,试画出湖南卫视的台标,讨论台标的含义?
学生回答XXXXXXXXXX
2 .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分析)
学生回答XXXXXXXXXX
3.?洞庭湖为什么萎缩了?
学生回答XXXXXXXXXX
4、洞庭湖区人民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XXXXXXXXXX
5、怎样保护洞庭湖,使洞庭湖变大?
学生回答XXXXXXXXXX
6、洞庭湖区正在进行退田某某、移民建镇的治理工程,耕地减少,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XXXXXXXXXX
多媒体出示答案,教师总结:
1.(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2)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土壤肥沃。
(3)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
2.?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4.①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②湖区退田某某,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5.(1)退田某某,退田某某,既可以蓄水分洪,又可以发展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湿地的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________,增加就业机会;
(3)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________
【探究活动2】(多媒体出示东北地图及表格)
思考:2000年我国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区,尽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
①气候:_________
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
③土质、土层____________
(三江平原改变________,种植______小麦(______季某某,______季某某)。
图示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
案例分析:
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原因: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
(1)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点拨: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某某、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3)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①现状: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②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点拨: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出示课堂练习题]
练习3:
1、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B.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C.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D.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回答3——4题:(双选)
3、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少
4、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沙
?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总结。
?
?
?
?
?
?
?
?
学生记录笔记,对比自己的不足之处。
?
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读图。
?
?
?
?
?
?
?
独立完成
?
?
?
?
?
?
?
?
?
?
?
学生根据课本阅读完成表格填写。
?
?
?
?
?
?
?
?
?
?
小组讨论
?
?
?
?
?
?
?
?
?
?
?
?
?
?
?
师生互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分
组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
?
?
?
?
?
?
?
?
?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展示图片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
?
?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
?
?
?
?
?
?
?
?
?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
?
?
?
?
?
?
?
?
?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给出思路和方向,引导学生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师生合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以致用。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其重要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湿地资源,从小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好习惯。
?
学生思考
?
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填充图册的相关练习题
课下作业
巩固练习
?
?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1、湿地的定义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4、湿地的分布
5、我国的湿地资源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四、课堂练习
?
?
教学反思: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节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以洞庭湖为例,通过案例的探讨与分析,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湿地的重要价值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紧扣大纲要求设计教学过程,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时的给出探讨内容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结合案例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工程中,为避免在探讨时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活动,本人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任务,由小组组长组织进行,并在小组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仅避免课堂讨论冷场,也极大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都能积极配合老师,整个课堂显得比较有生气,基本达到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案例迁移,三江源及湖南省的台标思索、
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为本节课活动中心,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开辟更大的探讨空间,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