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曾1126》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作业题目: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最后,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够较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因此,提倡大家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推评优秀课例时会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课例。
作业要求:
1.培训成果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课堂实录(视频或教学纪实文本)。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培训成果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
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家的意味》
姓名:
曾某某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本课程所依据的是“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中的与父母的交往与沟通。而与父母交往,离不开家。在这里着重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家?家意味着什么?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本教材着重让学生了解家的内涵、家的功能和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家的意味,从而学会孝亲敬长,传承家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有时,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之情,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理解父母的苦衷。对于“孝”文化认同程度低,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与引导。
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 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
2、了解中国家庭文化,懂得“孝”的内涵
3、知道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来尽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家理解
2.难点:孝在当下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本课由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框组成,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我由多媒体出示视频歌曲《常回家看看 》,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71页内容和72页的“相关链接”与“探究与分享”说说家庭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的功能,再由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阅读感悟”中内容,思考 “家”是什么?从而得出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地域,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第二框通过多媒体展示“春运”图片,体会家意味着什么: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由古人的家训引出个人的家训;再由两则材料引出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 接着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如何孝亲敬长?然后巩固小结,最后巩固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具体过程(详案)
设计意图解读
新课导入
1、多媒体出示视频歌曲《常回家看看 》,学生跟唱。
2、教师归纳导入新课:中国人的“家”究竟意味着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多媒体展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
2、了解中国家庭文化,懂得“孝”的内涵
3、知道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来尽孝。
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主题。
师生合作探究
(一)家庭的认识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71页内容和72页的“相关链接”与“探究与分享”说说家庭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的功能。
多媒体展示:(一)家庭的认识
1.什么是家庭?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
3.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后,教师归纳总结。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有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消费、娱乐功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学生在自学中掌握相关知识,在展示中运用有关知识。
(二)家是什么(家的重要作用)
1.身心的居所
师:前面我们分析了家庭的功能,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扶养和赡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那么,家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说说“家”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所以说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心灵的港湾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请阅读课本第73页“阅读感悟”中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富翁说那是房子,我没有家?为什么中年男子找到女儿认为自己又有家了?据此说说“家”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师: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地域,更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亲人、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多媒体展示:家意味着什么?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 我们心灵的港湾。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知道家是情感的纽带,心灵的港湾。家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三)中国人的“家”
1.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多媒体展示“春运”图片
师: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是多媒体展示:
我感受到人们对家、对家里亲人的深情与厚爱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师: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交流下,并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学生交流,师展示: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 无以立。”(译: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 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 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家延续下来的优良家风。
说说家里都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师: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家文化的浸润滋养。小时候,我们就懂得了孝敬父母、诚实友爱;长大了,我们懂得了 忧国忧民、精忠报国。这些都与中华传统家文化的影响分不开。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可以引领家庭中的成员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2.“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1)师: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某某。郑某某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某某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某某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师: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
(2)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如何孝亲敬长?
师归纳:原因 (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如何:(1)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我们应该尊敬双亲长辈 ;倾听他们的心声; 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春运”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丰富内涵。
家风的交流,使学生知道自己每个人都在家风的熏陶中成长。
???
???
通过历史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学生在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做,从而践行孝亲敬长,弘扬优良家风。???
巩固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
我懂得了?????????????? 。还有???????????????? 疑惑。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得与失
训练反馈
1、对于家庭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 亲属生活组织
B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C家庭仅仅是我们的住所
D家庭哺育和支持我们的成长
2、春秋时期,颍考叔去见郑某某,郑庄 公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郑某某很奇 怪,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 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郑某某听后十分感动。 颍考叔的做法()
①是孝敬父母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这种行为不高尚,属小偷小摸,不光彩
④孝敬父母的人值得后人敬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诗人说:“家是什么?是爱心的殿堂,是避风的港湾,是休养生息的场地,是加油充气的场所。”小朋友说家是桃子,颜色鲜艳,中间有一个核,那就是我,我被家人紧紧地呵护着。那感觉就像桃子的味道,甜甜的。”
(1)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
(2)作为家庭成员,你打算如何孝敬父母?
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便于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
????????? ?
?
?
?
?
。
?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视频歌曲《常回家看
?看 》
学生跟唱。
激发学习兴趣
?
? 展示收集古人家风
分享自己 的家风
把家风继承发扬广大
展示材料(有关孝亲敬长的)
自由发言如何孝亲敬长
把传统美德教育落到行动上
多媒体展示有关家庭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家的含义和功能
七、教学评价设计
xx同学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 ????????其它同学评价
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学习情况
探究学习情况
八XXXXX、板书设计
?????? ?????????????????家的意味??
?????????????(1)家庭的含义
1.家庭的认识 (2)家庭关系的确立
?????????????????? (3)家庭的功能
2.家是什么
??????????? ?(1)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
???????????? (2)家是心灵的港湾
3.孝亲敬长
??????????? (1)原因:传统美德,法定义务
???? (2) 孝在当下
九、实践反思
??本设计的亮点总结:新课导入我采用欣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家的温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点探究家的含义时,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识。突破难点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和如何孝亲敬长?采用了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国人心中父慈子孝、孝亲敬长的重要家庭文化和法律义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课理论性不强,主要以实践和情感体验为主。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给学生积极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体验中交流,交流中感悟、感悟中成长。另外,教师课前要调查了解学生,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曾1126》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