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11122

本文由用户“katrina41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15:52: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21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1112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作业题目: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最后,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够较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因此,提倡大家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推评优秀课例时会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课例。

作业要求:

1.培训成果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课堂实录(视频或教学纪实文本)。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培训成果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乡下人家》



姓名:袁某某



工作单位:

随阳中心小学



学科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新人教课标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基于本组课文的编排目的和本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了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提炼和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描写了七幅田园风光的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使人读着,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基于本组课文的编排目的和本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了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提炼和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



本文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一学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我针对的是乡村的学生,对乡下生活非常了解,这就方便了课文与实际的联系,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得与课文相联系。课文内容与实际有差距时需要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经历读课文想画面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情景。本文就是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各个画面展示给学生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此处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清脆的鸟鸣声中请同学们说一说描写田园风光的一些词语、 农谚和古诗,教师出示自己的搜集到的词语、农谚和古诗。

2.展示乡村风景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通读顺。 2.将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生字词。

3.学生分段读课文。

4.读后讨论你对乡村生活的感受,用一句话告诉大家。

(三)再读课文,提炼小标题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总结段某某。??

3.教师引导提炼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小标题。??(第2、3、4、5、6自然段的学法同上)??

5.教师板书书写小标题??

6.请同学们将小标题的顺序颠倒一下,试试行不行,说说为什么。教师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四)感受田园风情,回忆课文体味优美的语言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各幅图片的“名字”。

2.逐句感悟优美的语言,指导朗读。

(五)整体回归,想象拓展

学生回答词语、农谚和古诗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用笔将不认识、不理解的 生字词画出来。

3.学生举手读课文。 4.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自主总结、小组讨 论的形式总结段某某,不断提炼, 最后提炼出小标题。

1.学生踊跃回答各个图片的小标题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优美语句。

学生齐读









图片展示能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情 境导入,激发学生的 兴趣。

本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文 字间的美,进而体会 乡村生活的美好。最 后将自己的初步体会 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感悟能力,让学生 在朗读中提炼小标 题,提高了学生的语 言组织能力。将顺序 打乱可以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

最后再次总结,让学生掌握牢固,通过 品读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对最后一段的学习总结全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



听课情况

听课认真没有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较认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不认真严重有走神、讲闲话现象

?

?

?

?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有自己的见解

能较少举手发言,有自己的见解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见解

?

?

?

?



合作学习情况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

?

?

?



课堂作业情况

认真迅速的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

能完成作业,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

不能完成作业

?

?

?

?



我这样评价自己

?



同伴眼里的我

?



老师的话

?







八XXXXX、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21、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贴词条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院里鸡群觅食

小桥流水戏鸭、傍晚门前吃饭、秋虫伴眠“织呀”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自我评价教学突出问题解决的情况,成功与问题;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4.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反应了突出问题解决的怎样?

5.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抓住主线,层层深入。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二、抓取重点,扶放结合。 在这篇课文中罗列了六个不同的乡村生活场景:门前的瓜架,屋前的鲜花,屋后的竹子,院落的鸡,小河的鸭,人们夏日晚餐和秋夜睡眠。因为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有选择地讲读。这些场景中包括两处植物,两处动物,两处人们生活的描写。因此,我分别抓取了一处植物、一处动物、一处生活描写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引导,其余的内容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自由朗读,做到了扶放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

三、反复朗读,深入理解。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乡下那朴素的美、和谐的美和充满生机的美,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课堂效果非常好。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效果比较理想。我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引导,整节课学生都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的兴趣也浓厚,收获很多。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直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没有引申到农民劳作的辛苦。 若再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劳苦与艰辛,那么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21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1112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