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一共有多少
姓名:
陈伟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此课题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这一节主要是认识加法,虽然本节是学习运算意义的起始课,单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原型,但不知道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加法来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即合起来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并初步探索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理解加法的意义,探索5以内的加法;认识“+”,学会“+”的读法和用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摆图操作,体会和掌握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5,6~10的加减法,而且在第一单元中对1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学习10以内的加法应该不算太难,但要让学生把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与加法联系起来,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理解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的和符号的意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一个重点。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发言,积极与老师配合,但自制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小棒:教师在手中分几次任意握住0~5支数学小棒,让学生猜测,并要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将数表示出来。
学生在猜测后用手指表示自己猜测的数。
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在娱乐中自然地建立数感。
教师用左手握住3根红色的数学小棒,用右手握住2根蓝色小棒:“小朋友们看,老师左手(右手)拿了几根小棒,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用手指表示。”板书3、2.
老师把两只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你们知道老师手中一共有几只小棒吗?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指导学生用手势理解“合并”的含义并引出加法符号。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和动作回答问题,并用手指表示相应的数。
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明白“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的道理。
请小朋友摆桃子,先摆1个,在摆2个,现在一共摆了几个桃子?能说出一个算式吗?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同桌之间摆一个桃,另一个说算式。最后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算式。(1+2=3或者2+1=3)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进行思考。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克重主要采用的是联系生活和学生合作探究策略。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自
我评价表
课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
+1
和小组同学一起上台进行展示
+2
上课举
手发言
一次+1
课中遵守纪律
+2
同组同学一起讨论并发言
+1
课中练一练全对
+3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一共有多少?
3 2 3+2=5
1 2 1+2=3
2+1=3
九、教学反思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构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透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