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骨干教学设计 李娜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房山区骨干教师远程网络培训仿学教学设计
?
?
教学基本信息
单位
?良乡小学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搭配问题
教师姓名
?李娜
观摩课例设计教师
?王某某
观摩课例课题
倍的认识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
?
教学背景分析
文本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五册第八单元 《搭配问题》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陈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单元安排的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在题目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安排了买一种面包和一瓶饮料搭配的问题,以及用数学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活动。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分类等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组合不仅在数学是初步的知识也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本课将通过探讨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并通过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学情分析:
? 《搭配问题》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初步接触数字卡片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在观察、猜测、实验中找出事物的组合数量。
教学方式:以动手操作和探索体验式教学为主,以合作交流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为辅助教学方式。
教学工具(手段):多媒体展台 课件 图片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中,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
3.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
教学难点:建立搭配方法的结构和模型。
?
?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
?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置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预热环节:
创设生活情景,引发思考。
二、自主搭配,优化方法。
活动一:为芳芳搭配衣服
活动要求:
1. 在活动卡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搭配方法。
2. 汇报交流。
预设:(1)画画(2) 数字连线(3)计算等等。
三、构建模型,发现规律。
活动二:配餐中的搭配
午餐后准备一个水果和一种饮料为一种配餐,可以有多少种搭配呢?
1. 学生在活动卡上进行尝试,
2. 指名订正,说说搭配方法。
活动三:数字的搭配
猜一猜:密码书包的密码
四、全课小结,深化新知。
?
?
?师:周末,芳芳准备去郊游,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几件衣服,如果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算一种穿法的话,这些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师: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师: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你们真是太智慧了,看来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简洁的方法更省时、更清晰。
师:如果有3种饮料,增加了几个几?水果也增加一种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搭配方法,而且还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师:芳芳想打开书包,收拾好东西。可是忘记密码了,只记得十位上是2、3或者9,个位上是4、7或8。你觉得她的密码可能是多少呢?
小组内讨论,集体汇报。
1. 畅谈收获。
2. 师小结:希望大家用恰当的搭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搭配中初步感受到顺序的重要作用,在形象化、数学化多种策略中,感受数学化策略的简洁。渗透一一对应、分类等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迁移方法,进一步深化对搭配的感悟。在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方法的合理性、重要性、有序性,让学生感受方法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结提升
板书设计
? 搭配问题
有序: 不遗漏、不重复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描述性语言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独立性操作评价,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性。
3. 合作性交流评价,培养合作意识。
4.小结评价,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模型,梳理方法。
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学习态度
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
用于交流、尊重他人、有合作意识
获得体验
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掌握情况
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
构建问题解决模型
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300-500字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用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创设情境回归生活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享彼此的思考。三年级学生对排列组合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本课正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依据这一新课标要求,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感悟概念,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学生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
?
教学反思及活动改进设想(300-500字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衣服的搭配、配餐组合、密码数字组合”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这节课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然而,课堂教学没有遗憾可能就不会有提高,所以我感觉整节课的学生积极性不够,课堂不够活跃。还有应变能力欠缺,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等不在设想的范围之内,造成课堂短暂停滞,还需多多学习总结。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骨干教学设计 李娜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