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氧气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2 氧 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神奇性,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2.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思维教育.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红磷、铁丝,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有关实验操作和本课题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一:
【展示】 多媒体展示有关氧气用途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抢救病人等.
【思考】 学生观看并结合身边的实例思索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导入二:
【演示实验】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
新知构建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思路一
【思考】 让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从所学的光合作用实验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生物中有化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让我们一起深呼吸.
【提问】 吸入的是什么?
【追问】 氧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大家能描述一下氧气吗?
【导入】 节日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美丽的彩球在空中飘荡.你们知道彩球中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吗?
【追问】 用氧气行不行?
【实验】 我们来做一下,看一看到底行不行?
【展示】 出示医用氧气袋.
【师生共同做实验】 向气球中填充氧气(使用医用氧气袋)
【学生】 做深呼吸.
【生答】 空气.
【生答】 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观察】 师生共同观察气球的升降情况.
【提问】 为什么用氧气填充节日彩球不行?
【追问】 通过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提问】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要不断向池中通入空气呢?
【探究实验】 证明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
【生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归纳、总结、发言】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水中溶有O2,但可能溶解的量不大.
【讨论交流】 分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表达交流.
【实验方案】 见下图:
/
【结论】 O2不易溶于水
从生活实例走进化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件展示】 不同条件下的氧气.
【归纳小结】 让学生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参与学生的归纳总结
【学生】 观看思考,加深对氧气的认识,同学们相互补充共同完成.
【归纳小结】 氧气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 (101 kPa、室温)无色、无味.
2.不易溶于水(1∶0.03).
3.在标准状况下: (101 kPa、0 ℃):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 气
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4.氧气的三态变化:
/
二、化学性质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2.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氧气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