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6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6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来感受6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积极动脑思考的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数字卡片、6个长方体、6个小方块。
教学设计:
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长方体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6个长方体,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6个长方体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二、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三、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老师记录。
四、小结。 通过分长方体我们得到了6的组成。
五、做一做
老师还准备了6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这是我们的游戏玩法。
1.(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3个)右手有几个?
2.右手藏1个 ,左手几个?
3.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六、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孩子们对6的组成掌握的还行,答得又快又准确。
活动延伸:
亲子游戏“对对碰”,妈妈举起一张卡片,爸爸举起一张卡片,幼儿说出两数相加的结果。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本次数学活动旨在于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5种分法,并能够在操作中感知数组成中的互补互换规律,体验学习6的组成的乐趣。快乐是幼儿成长的基本感受和体验,本节课我在这个基本理念上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还让孩子们在小组学习中,体会了大家一起合作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能体现活动的趣味性,在学习了《6的组成》时,我首先运用游戏分长方体来引起儿童活动的兴趣。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始终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在活动中自我探索意识,给孩子提供一个自我发挥的舞台。如:在活动的重点部分《学习6的组成》时,我就用实物请孩子上来分成两份,并进行记录。但在集体操作时,我发现有一小部分的小朋友在操作时不清楚老师的要求,坐在座位上拿着操作材料看一旁的小朋友操作。在与孩子的个别交流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是自己一直以来为之困惑的地方(缺少了让两个孩子一起分的活动),因为缺少了两人合作操作背景,所以他们不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分成两份”是什么意思。
这个不成功的活动使我懂得,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问题,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6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