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
曹某某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课前准备
配乐课文朗读。
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诵读一年级上册《语文主体阅读1》中的日本金子美玲写的儿童诗《心》。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读金子美玲写的诗,我们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今天,我们再学习她写的儿童诗《一个接一个》。
2.齐读课题。
3.(师)春节联欢晚会上,精彩的节目——(生):一个接一个。家长会上,我们班同学的优秀朗诵作品——一个接一个。那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一个接一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课前让生诵读儿童诗,边读边想,体会诗歌的无限遐想。接着以造句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进入学习语文的良好状态。
自学提示一: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文中的“我”做什么事一个接一个?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争取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看你们读的这么认真,我也想读了,能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入情入境的范读课文)
2、师提问:文中讲什么事一个接一个?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踩影子、做好梦、跳格子、听故事、睡觉、上学和上课。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入于学生之耳,了然于学生之心。为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做了铺垫。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的能力。
三、识记生字,写好“过”字。
1、再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词:
睡觉 再 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1)指导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读。
(4)指名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
①旧字加偏旁游戏读生字:
林+( )=梦 羊+( )=样
中+( )=种 取+( )=趣
②结合“却”认识新部首“卩”。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①记字形:亻+火=伙,亻+半=伴。
②“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生字巧记:
“过”——走寸了,就“过”。
“这”——斯斯文文走到“这”。
(3)指导书写:
“过”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短小一点,最后一笔捺像个滑梯,先平平的,然后向下滑,写到脚处停一停,轻轻起笔写脚尖。
(4)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圈点,主要是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多问,增强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意识。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阅读课文的情况,灵活地教学,以至于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同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潜能,让同学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四、指导朗读,明白道理。
师:生字宝宝们又淘气的藏在课文当中了,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我”在做这么多事时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自学提示二: 1、边读边想,文中“我”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怎么变的? 2、“我”是 怎样的孩子?(五分钟后交流)
汇报:
1、以第一段为例,让学生具体说说情感变化。(开心——无奈——开心)
2、你能用朗读把这种心情变化读出来吗?(个别读、男女必读,师生合作读)
【“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3、与第一节相同,情绪变化相同吗?那你能读好吗?老师想看看我们班同学的个人能力,谁来试试?
(二)师:三节小诗中,有一个词体现了“我”没有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做事,而是顺从了妈妈,遵守了学校规章制度,同样体会到了快乐,是哪个词呢?(不过)
师:你能读好这三句话吗?(大屏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师:从“不过”一词你能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乐观、积极、向上 )
师: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文中的“我”换了个角度思考,她的心情就好多了,最重要的是她看到了全新的世界,体会到了更多快乐。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着问题品读课文,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创编小诗,表达情感。
师:孩子们,你有相同的经历吗?让我们争做小诗人,学着创编小诗,诉说自己的情感。
设计意图: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相似的事,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快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意义。
六、链接《语文主题阅读》中的《梦》,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童真童趣,说说: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例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 :
《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