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某某)《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wangjian435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20:26:24 举报文档

以下为《(郑某某)《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青年友谊圆舞曲



姓名:

郑某某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七年级音乐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青年友谊圆舞曲》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中的歌唱内容。歌曲作于1955年,词作者江山,曲作者陈某某。歌曲为C大调,四三拍,小快板,一段体结构,具有圆舞曲的基本特点。歌曲表现出一种欢乐、激荡、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富有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学生通过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感受体验圆舞曲的节拍、节奏、三拍子律动等特点,通过有感情、有表现力的歌曲演唱活动创造美的歌声、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学习演唱《青年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和三拍子指挥图式划拍演唱歌曲。

能够学习并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自然大调的基础音乐知识。了解圆舞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典型节奏。

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并为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重点: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难点:学习并掌握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校七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接触音乐较少,之前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为其授课,导致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差,多数学生不了解三拍子知识,对乐谱中音高、音准的掌握欠缺,对歌曲情感处理不太够,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现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以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课型为唱歌课,需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用身体音阶歌作课前热身,练声。

学生能跟老师一起做课前热身。

课前开嗓,利用柯达伊手势让学生掌握音高。





(二)

听伴奏,回答问题:

(1)问:音乐描述了什么样的情绪?

(2)问:音乐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2、介绍圆舞曲的基本知识: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由于跳舞时需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3、三拍子的学习(强弱规律—强弱弱、律动体验、划拍方法),学生做律动时带上伴奏,击拍时动作简化,关注强弱规律。

答:欢快、活泼。

答: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突出。

学生创造三拍子的击拍方法。

通过初步感知音乐,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独特的击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歌曲学习

1、完整听赏歌曲。(安静聆听并划拍)

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跟着伴奏,用la模唱两段,熟悉旋律。

3、带词小声哼唱,熟悉歌词。

4、男女生分开唱,再齐唱。

5、钢琴伴奏,纠正学生音准。

6、 根据学生学唱情况重点纠错,学习难点乐句(后八小节)的乐谱。

7、介绍自然大调基础知识。



回答: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团结向上。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旋律。

学生对自然大调概念理解不够。

循序渐进学唱歌曲,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节奏和音高。



(四)创造与表现

学生自创体态律动、舞蹈来表现《青年友谊圆舞曲》。

分组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





指导性的教学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六、教学评价设计





组内评价,教师个别表扬,对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小奖励。



七、教学课件







八、板书设计





课题:青年友谊圆舞曲

歌曲特点:欢快、活泼

三拍子强弱规律:强 弱 弱

C自然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自然大调音程关系:全 全 半 全 全 全 半



九、教学反思



《缤纷舞曲》这个单元是这七年级上册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单元,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歌曲短小但不失活泼,全曲热情充满青春的活力。因此,本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服务于教育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体验圆舞曲的风格和特点。并采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图谱与音乐相结合、音乐与肢体语言相结合、音乐想象与即兴表演相结合聆听音乐,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层层深入体验作品,感受音乐情绪,认识圆舞曲这一音乐体裁,通过律动表演,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对圆舞曲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这节课我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基础,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所以我以音阶歌结合柯达伊手势热身,带动学生动手动口,然后聆听音乐的方式吸引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一点点走进圆舞曲。虽然学生在音准和节奏上不是太准,却让人感到真实。

其次,在体验与感受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视听结合,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体验圆舞曲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圆舞曲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再有,在创造与表现和深化体验中,我利用音乐与肢体语言相结合、音乐想象与即兴表演相结合这一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的认识。

最后,在拓展延伸和小结中,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拓宽了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自然出色的表现来看,本堂课应该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积极活跃的课堂中不仅完成了圆舞曲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用刻板教条的概念来教学,而是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愉快而自然地让孩子们学到概念知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在课上没能让更多学生上台体验圆舞曲的步伐特点。评价的语言还不够丰富。

在音乐活动中,有的学生由于胆怯,害羞的心里,使得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应多关住他们的心里变化,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郑某某)《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