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对联的特点》 终稿

本文由用户“艾琳琳君”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5:31:5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对联的特点》 终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微课”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赵 晶

微课

名称

《对联的特点》



知识点来源

及原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录制工具

和方法

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



设计思路

本课为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奇妙的对联》中的内容。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它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其中,“对联的特点”是本节内容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以一副典型的对联为例,在分析对联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对联的五大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过程





内容要求

时间



片头

《对联的特点》

*_**学 赵某某

 15秒



正文

一、新课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益匪浅。

我们常常会见到很多对联,对联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对联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探究对联的特点

以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为例。

1.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对联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

2.词性相同。

相同的位置词性是相同的,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3. 平仄相对。

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现代汉语声调有阴平、阳某某、上声、去声四声,“平”为阴平、阳某某,即一声和二声,“仄”为上声、去声,即三声和四声。

本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4.仄起平收。

对联有上、下联之分,贴对联时要分清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所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

如果我们把这副对联上下联反过来读,是不是有点别扭?再按原来的读,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之处。

5.内容相关。

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

此联上、下联都表达的是祝福,如果下联换成“一行白鹭上青天”,则要闹笑话了。

三、学以致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初步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课后请就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感兴趣的事件拟一副对联。

 5分16秒



结尾

 期待你的进步!

 2秒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对联的特点》 终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