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作业:
请提交一组新课标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微课
提示:
经过课程的学习和“高中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施”研讨活动,您一定收获不少吧!那么我们试着把它们融入到实际教学中,看一看效果吧。
请根据活动所设计的教学设计稿,录制一个5分钟左右的教学片段(可以是课堂实录,也可以是动画等小视频),内容要体现新课标与课堂的融合理念,由于时间限制,最好针对一个或两个知识点展开。
作业要求:
1.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2.教学设计按照模板完成;
3.最后的作品以附件的形式上传。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姓名
王某某
工作单位
会宁二中
学科年级
高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1)知识目标
1、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以及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4、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5、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能力目标
1、提炼、解读信息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增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重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及原因(汉字、史书典籍——见证)
? ? ? 2、如何理解近代中华文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日渐衰微。
难点: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课堂、电视等渠道了解中华文化,也可以从历史教材上找到有关的知识,还可以从我们周围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发现、收集、整理、挖掘一些本土文化,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验探究的乐趣。此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可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探求知识的目的,充分感悟中华文化的美丽与魅力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采取漠视态度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逾越其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情景教学法 历史对比法 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综合探究一:
1、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由于外族入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也因外族入侵被其他民族同化,变得面目全非;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让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课本知识点
综合探究二:
(播放圆明园图片和音乐)一段的忧伤音乐响起,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东流,我国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中国历代名画、编钟等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XXXXXXXXXX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只能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2009年春,法国佳士伯拍卖行还在公开拍卖中国的鼠首和兔首。
(提问):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在清末会被外国列强掠夺、残毁?
教师: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1)忆一亿,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①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发生了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②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③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
学生发言。学生总结。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探究三:
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 台湾诗人余光中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老师: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源远流长。
1、文字的发明有什么作用?汉字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学生: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学生: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老师: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现代人已经无法读懂,但古老的汉字仍然被13亿中国人广泛使用,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七、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1.(2011广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请回答3~4题。
3.“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某某。”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民族从此进入文明时代,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很有说服力地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故选D。
4.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 )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B.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D.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解析】题材强调“共同”二字,与B观点相吻合。A、D与题意无关,C是错误观点。
5.2010年3月14日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之所以拿《富春山居图》之类的文化典籍来比喻两岸关系,这是基于 (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③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②材料没体现,③表述错误。
八、板书设计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伟大的创造力
2、发展历程
二、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2、史书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
2、怎么做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