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pmzq1234qzmp”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6:05:07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诫子书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黄家口镇中心学校



学科年级:

七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学习本文时,应通过诵读、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积累名言警句,理解文章主旨。本文从淡泊、立志、惜时三个方面来告诫其子要珍惜时间,立下志气。学习本篇文章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理解文意,翻译全文,并懂得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重点:1.以诵读为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疏通文意

2.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妙点

具体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生字注音

2.词语积累

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淫慢(放纵懈怠)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蕴含着“慈父情,谆谆教子意”的《诫子书》,领悟名人的教育风范,品味先贤的修身之道。

三、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某某),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_*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某某,死后追谥忠武某某,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某某。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某某等,并改造连某某,叫做诸葛某某,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某某,故后世常以武某某、诸葛武某某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四、整体感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某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某某,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某某)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某某,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 解题

诫: 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某某

书:书信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某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五、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朗读要求:

1、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二)播放朗读视频,初步感知。

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连、语气、节奏及重音。

(三)仿读课文,感受语气。

(四)全班齐读课文,增强语感。

六、译读课文 理解文意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换: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某某。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一)解释重要字词(抢答的形式完成)

(1)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内心恬淡,不幕名利

(3)明志:明确志向

(4)广:使......广,增长(形容词使动用法)

(5)志:立志(名词用作动词)

(6)险躁: 轻薄浮躁

(7)驰:迅速逝去

(8)去:消失

(9)枯落:凋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三)读出节奏(感知课文内容)

1、障碍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某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某某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七、研读课文 把握主旨

(1)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来告诫儿子的?

(2)根据同学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觉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文中的哪两句?为什么,

(3)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你觉得受益匪浅,想要选择文中的一句话,送给在坐的某一位同学,你会送给谁,为什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学习起来有点困难。因此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弄清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者介绍



能说出诸葛亮的字号,能讲出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了解古代名人





本文告诫的事哪些方面



学生能说出立志,惜时,淡泊



能大概理清文章主旨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淡泊,惜时,立志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



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急用支架型学习结构和多媒体自己声频效果来帮助学生学习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来评价



七、教学课件



见附件诫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治学中心论点——静躁(危害性)

静以修身(正)(反)

俭以养德 修身

淡泊 惜时 立志



九、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也思考了一些东西: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被自己的预设锁定,不能被自己设计的教学导纲限制。更不能被课堂教学模式限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取舍,做到一课一得,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