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大气压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wa404546wa”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20:20:40 举报文档

以下为《8.4 大气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主备人

张某某

执行时间



进度安排

 2 课时



课题

第四节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气机的工作原理。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难 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的利用



教学准备

马德堡半球,水杯,硬纸片, 底部铺有沙子的瓶子,纸条,火柴,剥了皮的熟鸡蛋,塑料可乐瓶、针、开水、多媒体教学材料、玻璃板。

XXXXX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如: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引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3.如何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总结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

教师:液体是流动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空气也流动,我们周围是否也受到大气的压强呢?

学生认真讨论、思考。

(二).新课学习

1.大气压强

(1)演示:利用一个空的塑料瓶,往瓶子里倒一点开水并且把瓶子涮一涮,再把开水倒出来,迅速密封瓶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瓶子变瘪了呢?

分析:瓶子受到了不同的力改变了形状,想一想是瓶子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

教师引导:瓶子内部有没有气体?气体对瓶子有没有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瓶子内壁受到了瓶内气体的力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瓶子却变瘪了呢?

学生:XXXXXXXXXX

教师:瓶子变瘪了,说明瓶子除了受瓶内气体对外的作用力还受到外部的一个力的作用。

教师:如果用针扎破水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思考。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当空气通过小孔进入瓶内,与外部压力平衡,瓶子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教师:这个实验证明能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师:大气为什么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比分析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证明

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并且说出实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

(2)演示:在一只水杯中倒满水,并且在水杯口上盖上一张纸片,将水杯倒过来。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演示:在一个瓶子底部铺层沙子,点燃纸条,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发现现象的原因。

板书[2、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瓶吞蛋、纸托水]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强的值

教师:根据奥托XXXXX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引导学生讨论课本87“想想做做”。

教师:这个实验可以粗略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历史首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里。

(1)学生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用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全过程。

配音: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入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某某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某某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将管子慢慢倾斜,继续测管某某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是什么支持着高760mm的水银柱?

学生:是大气压强。

教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水银面上方是什么?

学生:是真空。

教师:是真空就不能对管某某水银面产生压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某某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5.生物对大气压强的适应性

教师: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10N的压力作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比大象躺倒时对地面的压强还大。大气压强这么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是因为人体内部也有压强,还因为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条件下,习惯了的缘故。

6.气压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前用自制的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这一现象.

教师:当我们拿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楼底走向高某某,随着高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气压计”中的水面上升,这说明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大气不仅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1.03XXXXX105Pa是标准大气压强。那么如何才能知道不同高度的大气压的高低呢?

7.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师:我们生活在大气层中,大气对我们有压强作用。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大气压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呢?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应用大气压强的实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

引导学生根据P89“想想议议”学习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补充:除了上述应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外,人们还利用大气压强搬运玻璃、钢板等物体。

教师利用塑料挂衣钩演示搬运玻璃的实验。





板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大气压的值

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



课后反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8.4 大气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