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cnki0907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5:53:2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校

金山区辅读学校

班级



人数

9

执教者

包某某

日期

2016.6.7



教 学

内 容

1.跳跃:; 2.综合活动:齐心协力(1-1)。





学 习

目 标

A组:

1.学习正面助跑屈腿跳高的动作方法,会助跑适当距离,单脚踏跳,越过一定高度,轻巧落地。

2.通过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形式,基本学会单脚用力蹬地起跳,轻巧落地。发展上下肢协调性,提高跳跃能力。

3.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展示,养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

B组:

1. .学习正面助跑屈腿跳高的动作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单脚用力蹬地起跳,轻巧落地

2.通过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形式,初步学会单脚用力蹬地起跳,发展上下肢协调性,提高跳跃能力。

3.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展示,养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

C组:

1.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参与练习活动,发展身体协调性。

2.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参与活动,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 点

单脚用力蹬地踏跳,轻巧落地

 教 学

难 点

两腿屈膝上提。





场 地

器 材



篮球场,录音机,小垫子若干。



课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设计意图







1分钟

3分钟

15分钟

14分钟

2分钟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内容

二、热身活动:

韵律操:

小苹果

三、跳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1.复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要领。

2.跳不同的宽度

(1)30厘米

(2)60厘米

3.量力而行

(1)30厘米

(2)45厘米

(3)60厘米

(4)75厘米

四、综合活动:

齐心协力

1.搭“小桥”

2.摘“果子”

五、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课堂小结

3.宣布下课



1.和学生问好。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个本领。

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跳韵律操。

1.引导学生复习动作方法。

2.讲解示范动作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分组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

教师讲解师范动作方法。

5.组织学生按要求练习。

1.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组练习。

2.教师讲解方法强调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适当调整学生分组。

4.组织个别学生进行展示,强调动作要求。

1.教师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加强安全教育。

3.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参与游戏。

4.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小结及鼓励。

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放松运动。

2.回顾并总结全某某,对学生进行鼓励。

3.宣布下课,收放器材。



和老师问好。

认真听教师的话,积极回答问题。

一起跳韵律操。

AB踊跃参加。

观察教师动作。

AB组独立练习,C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

A组自主练习;B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C组在助教的帮助下练习。

AB组学生能够发表意见。

观察教师动作。

A组自主练习;B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C组在助教的帮助下练习。

A组自主练习;B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C组在助教的帮助下练习。

个别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

AB组明白游戏 规则自主尝试练习,C组在助教的帮助下进行练习。

AB组自主参与游戏;C组在助教的帮助下参与游戏。

一起进行放松运 动。

认真听讲,AB组积极回答问题。

AB组帮助教师收放器材。



组织队形如下:



组织队形如下:



组织队形如下:



组织队形如下:

 

组织队形如下:

   

组织队形如下:

 

散点



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次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节奏较强的音乐伴奏,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活动身体,为下面动作的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动作要领,强化对动作要领的掌握。

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以及教师的对比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双脚用力蹬地起跳的重要性。

在前一环节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难度,积极体会双脚用力蹬地起跳。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练习,达到各自的分层目标。

首先,充分利用本节课所用的器材达到一物多用的原则;其次,通过小组拼垫比赛以及爬行比赛,发展上下肢协调能力,以及活动中注重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紧张的情绪。通过回顾与总结,加深印象,及时评价鼓励,树立自信心。





快乐参与 体验成功

——《快乐跳跳跳》体育教学设计说明(4-2)

一、学情分析

本班是金山区辅读学校二年级。现有学生9人,3女6男。9名学生中2位是轻度智力障碍(其中1名是上学期刚从普小转到我班的);7位是重度智力障碍(其中1名学生也是上学期刚从普小转到我班的。)总体上这些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差,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喜好游戏,喜欢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自制能力较差,互帮互助意识较淡薄,很简单的要求经常需要反复提醒才能形成概念。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乐于参与,但身体控制力较差,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口令引导,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我将学生分成ABC三组(详见表格):

组别

名字

性别

智商

性格差异

学习能力

差异

知识经验差异

本课的目标差异



A组

杨某某

男

66

多动,注意力易分散。

接受能力较强,能记住一些最近所学的知识;运动能力较好。

知道身体各部位,能够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动作。

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进一步学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会双脚用力蹬地起跳,跳过一定宽度的爬行垫。





沈某某

女

60

外向、积极发言。











曹某某

女

<40

内向、认真









B组

蔡某某

女

<40

外向、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接受能力一般;记忆力差容易忘记;运动能力一般。

知道身体各部位,需要在教师的提醒下才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动作。

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进一步学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双脚用力蹬地起跳,跳过一定宽度的爬行垫。





高某某

男

<40

多动,伴有言语障碍











顾某某

男

<40

多动、语言表达能力较,纪律 性差。











谢某某

男

<40

唐氏综合症、能和人交流。









C组

张某某

男

<40

脑瘫、纪律性较差

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辅助。

无法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动作。

进一步学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会双脚同时用力起跳,跳过一定宽度的爬行垫。





王某某

男

<40

自闭症、不能和他人交流,纪律性很差。









说明:表中A组和B组的学生基本上能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练习,而C组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多次指导,才能掌握知识点。在分组练习方面,会采用A+B+C混合练习,以便同伴间能互相帮助,在比赛中也能做到相对公平。

二、教材分析

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中规定和要求:要从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残疾程度不同,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能力的缺陷,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

跳跃式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学生的平衡、协调等能力等得到补偿。此外,跳跃教材对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双脚起跳,轻轻落地》是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试用本)全一册体育内的跳跃类教材中的一项教学内容,这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参与的运动项目。根据对本班学生平时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学习基础、学习情况以及各人的运动能力等方面的了解,我对本次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改编。它的动作方法是身体直立,双脚并拢,双手侧上举,眼看前放,屈膝半蹲同时手臂向后摆动,双脚同时用力向前起跳,双臂用力向前挥臂,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恢复直立状态。

《双脚起跳,轻轻落地》设计了四个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初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第二课时通过跳不同宽度的爬行垫的练习形式重点让学生感受双脚蹬地有力起跳的重要性;第三课时通过跳跃不同的高度障碍的练习,继续让学生感受双脚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起跳,同时强调屈膝缓冲;第四课时在前面几个课时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双脚起跳,轻轻落地,并能跳过一定的远度。

三、教学思路 1.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智障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智障学生安全意识”是我设计本课的核心理念。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参与到双脚起跳轻轻体素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时刻谨记安全第一;而小组间的互帮互助学习,则意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本次活动主题“基于多元评估,开展个别化教学”,根据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运动能力等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力求使每个学生吃饱吃好。

在教学活动中,我对各组学生的既定要求是:A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B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动作;C组学生则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特定动作。因此在本节课我的具体教学目标是:A组学生能够做出双脚用力蹬地起跳,跳过一定的宽度;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做出双脚用力蹬地起跳,跳过一定的宽度;C组学生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能够做出双脚用力蹬地起跳,跳过一定的宽度。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重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蹬地有力。通过设置不同的宽度的爬行垫让学生明白蹬地有力的重要性,将重点解析清楚,也便于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加以练习、教师在旁反复强调并提示指导,学生就能较快掌握蹬地有力。

在难点的突破上,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的语言提示以及正误对比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上下肢协调配合。

4.教学模式与策略

(1)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本次授课班级是我校二年级学生,总共9名学生,每个学生在认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本次主题“基于多元评估,开展个别化教学”,我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在练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都能进步,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2)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弱智学生体育教学的“步子”要小,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本课教学中我先通过集体复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要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动作,之后进行分组不同远度的练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双脚用力蹬起起跳”。通过设置三个不同远度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3)有效评价,收获自信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体育学习活动,不仅需要他们集中注意力思考还要依靠他们的全身参与才能完成一个动作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因此在不同形式的练习过程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评价,使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到对动作的再回忆,起到对动作再次巩固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补偿和矫正学生言语障碍的作用。

(4)团队协作,共同成长

弱智学生由于直觉范围小,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家庭的偏袒等因素,造成他们自我中心的意识强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很注重对他们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教育。在综合活动中,通过引导、参与、尝试、竞争等活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活动中主教材和辅教材的有机结合,也达到了促进学生上下肢协调发展的作用,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期望体现的教学特点

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体现我的教学特点——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得”!

以上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班级是辅读学校二年级,我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很好的了解,“基于多元评估,开展个别化教学”,能够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置目标教学,并进行分组游戏。通过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进步的地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本次活动主题

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教学过程清楚。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从集体复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要领,然后到分组跳跃一个爬行垫的练习,然后慢慢过渡到两个爬行垫的练习,最后根据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量力而行”。整个练习过程比较清楚,环节设计层层递进,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二、采用正误对比示范,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在突破重点“双脚用力蹬地起跳”上,我通过提问学生:跳一块爬行垫和跳两块爬行垫有什么不一样?你需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的一个快、慢对比示范让学生十分清楚的分辨什么是蹬地用力,以及蹬地有力得到的结果。通过正误对比示范,让学生清楚的明面哪种情况是最好的。

三、关注个体差异,积极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在动作练习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的动作做的不是很到位,无法做到双脚能同时跳过一个爬行垫,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我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个学生,当有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或者动作不到位时,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达到分层目标。

四、巧用器材,物尽其用

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应用的器材是爬行垫,遵循体育教学器材一物多用的原则,在练习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过程中我运用爬行垫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在综合活动中让学生运用爬行垫进行“搭小桥”、“摘苹果”的游戏。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一、动作讲解环节,个别动作讲解不够细致。

在动作讲解环节,只是顾忌到动作的重难点突破上,对个别动作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比如,屈膝缓冲,我只是在开始讲解时强调了一下,但是部分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就导致在后面的练习中有部分的学生咩有做到屈膝缓冲。下次应该注意重难点固然重要,但是一些小的细节动作也不可以忽略。

二、在教学中语言表达方面亟待加强。

在教学中因为紧张,在底座讲解过程中出现Up嗦的现象,语言不够精炼。另外在各个环节过渡之间语言较生硬没有很自然的语言过渡。在教授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调动作用,因为本次授课班级是二年级还是需要教师比较亲切的儿话语言,在这方面是我的短板,还需要加强练习。

三、对时间的把握要更加的做到胸有成竹。

一堂课三十五分钟,要做到每一分钟都要了然我胸,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虽然每个环节在时间的把握上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会出现个别环节之间很赶的节奏,从而使得放松活动和小结同时进行,学生没有更好的进行放松。

四、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不能很好的处理。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个别小朋友出现不能听指令有序参加活动,大声的喧哗和吵闹其他的小朋友,而在教学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去化解,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活动中,这是需要不断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昨天听了陆老师的一席话,感触颇深,一节课的成功的背后需要教师个人的钻研,幕后团队的齐心协力,不断的磨课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这样才能保证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当然课后的反思也很重要,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进步!一学年收获颇丰,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期待不断的进步!

2016.6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