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课堂观察记录—初中化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观察记录
观察者姓名
李某某
观察者学校
***学
授课教师
黄某某
授课班级
116班
授课题目
氧气的制取
授课科目
化学
负责观察
对象
九年级学生
观察主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观察维度
观察视角
观察点
观察记录
结果分析
教
师
教
学
环节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那你想知道如何制氧气吗?
引入非常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能够得复习前面的知识再引入就更好了。
呈示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利用投影介绍了工业制氧气的原理;重点讲解了实验室制氧气。用投影说明了三种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和原理;让学生看书理解双氧水制氧气的方法。提问二氧化锰的作用引入催化剂概念;重点引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步骤。分小组动手实验。最后简介了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由三个反应原理介绍了分解反应的定义。
工业制氧气一定要强调它是什么变化。先出来的是什么。催化剂的讲解过于简单,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再运用中容易出错。
本节内容多,练习时间不够。
指导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讲解和投影展示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动手完成。
本节课是让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练习,但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做实验效果不是很好。学生被老师带着没有很好的动手。
机智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课后的小结由学生总结。动手实验中的操作错误让生与生交流,加强了学生的记忆。课后的习题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反馈突出本节的重难点是非常正确的。但对重难点的理解要把握清楚:重点说的是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该知识点的作用;难点是在学生身上,不是在教参和教材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等决定了该知识点是否是难点。
教学改进建议
如果先提问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是什么?再引入氧气的作用。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节课来完成。先讲三种制法的原理和双氧水的制法的操作过程和催化剂,分解反应的定义。后面用一节课来讲高锰酸钾的制取过程和操作。
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多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动手做制取气体的实验。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内容,而不是为了完成课堂内容,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点较杂,学生学完感觉比较低混乱。由于化学是新开科目,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课堂观察记录—初中化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