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制取氧气
姓名:
陈某某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知道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本科内容相对不是特别困难,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
【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你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板书课题】制取氧气
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目标
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3-5分钟)
【过渡】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3、加热氯酸钾
(三)合作探究,讨论释疑(20-25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氧气的制取方法:加热高锰酸钾
【演示实验】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投影归纳】
实验步骤:a)仪器组装,b)气密性检查
c)装入药品,d)加热药品,e)收集气体
f)检验,g)验满,h)仪器的拆卸
边演示边强调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3)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收集气体的方法?说说原理
(5)检验、验满
(6)实验完后操作方法
【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过渡】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探究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的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两支试管中
2.往一支装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探究活动2剩余的二氧化锰还能不能再次使用呢?你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实验编号
现 象
分析
①
②
③
待没有气泡产生时,再往试管中加入一些过氧化氢溶液,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让学生明确: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
【投影归纳】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加入了二氧化锰加速了反应速率
【板书】
【提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化氢 水+氧气。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AB→A+B。
九、教学反思
由于在本课题中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二氧化锰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用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这三组对比实验来讲解催化剂的概念比较好,用时短,现象明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