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教案

本文由用户“boy20003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7:50: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11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11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理解变化的原因,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了解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的主要内容。讲述孔繁森、蒋某某、徐虎、李某某等优秀人物的故事;知道唐山、大连、张家港等文明城市,华西村等文明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2.指导学生分组、分内容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基本的搜集历史信息、比较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通过讲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主要变化,讲述孔繁森、蒋某某、徐虎、李某某等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看图片、识读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统计表、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表等,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历史图表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因特网上查找和整理历史资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学习,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形成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的学习,认识到改革开放后,在人民生活取得历史性巨变的同时,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普遍提高,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孔繁森、蒋某某、徐虎、李某某等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学习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和精神生活的变化。

难点:民族精神风貌的变化是人民生活生活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图形结合法、图表归纳法、多媒体辅助

导  学  过  程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检测:

1.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2.到2015年,我国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覆盖。

3.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全国开展了向“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某某、新时期活着的雷锋徐虎以及“抗洪英雄”李某某学习。

5.党和国家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我的疑惑:

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把些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和其他同学家庭生活相比,有哪些共同的原因?

一、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

读课本P77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回答1小问。

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改革前后有怎样的巨大变化?

阅读78、79页小字回答2小问。

2.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怎样变化:

师生畅谈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然后交流、归纳

过去的衣着特点是 ,现在的衣着特点是 ;

过去的饮食结构特点是 ,现在的饮食结构特点是 ;

过去的居住条件 ,现在的居住条件是 ;

城乡居民过去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现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

城乡居民过去的消费结构是以 为主,现在的消费特点是 。

阅读小字部分,了解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商品的不断升级换代的情况,提问:说明了人们的消费状况怎样? 结论:生存性的食品支出消费所占比重的降低反应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看《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表》,看不同历史时期城乡居民的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变化情况。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体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城乡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90.84倍和85.49倍;二是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自己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

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与改革就业制度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列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思考回答上述问题时,可能会说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可能有失偏颇,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个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措施和重要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回答:

(1)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哪些工作?

(3)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比较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前后,自身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变化,体会)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爱。

(通过口述或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进一步说明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分别达到3.53亿和5.04亿人,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6.6亿人,我国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三、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且,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我国党和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有哪些重大举措?我国民族精神风貌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书中提到的优秀人物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我们该如何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抓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涌现出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2.人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陈规陋习逐步消除,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3.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如“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某某、新时期活着的雷锋徐虎以及“抗洪勇士”李某某等。

小组讨论:

在生活逐渐富裕的情况下,我们逐步实现了物质文明,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却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不和谐的生活现象呢?我们又应当倡导怎样的生活方式呢?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2.我国实行我年的粮票、布票等“票证制度”的结束,是因为(????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资日益丰富

B.国家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线路

C.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D.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大米为主要食品 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4.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

A.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B.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C.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材料分析题:

???? 材料一: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不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来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含义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吃野菜”含义是为了丰富生活。

(2)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饭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食的比例下降,副食品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60年代,只吃主食,根本就没有副食品和果品,21斤粮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所人们得了浮肿病。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小结归纳本课的知识点

一、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

原因:

消费结构的变化:

二、民族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原因:

举措:

优秀人物:

学习精神:

文明城市: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课后习题和同步练习79—81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方法导引

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生课前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并统一答案和解题思路。老师注意巡看

通过当堂检测,找到学生自己当堂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修改和笔记。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1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