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乙醇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烃的衍生物——乙醇
课 程
化学
学时安排
2课时
专 业
农林牧渔类
所选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刘某某、徐某某、郭峰主编
设计依据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两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 借助三维动画演示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来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图、文、音、视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针对本课进行课前、课后学习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4.课堂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5.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推理、探究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比较、归纳等能力。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掌
握有机物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化学性质
解决途径:通过观查看电子书来解决疑难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在查看电子书的同时进行讲解和解答,通过教师的启发掌握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乙醇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和断键位置
解决途径: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二、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农林专业的学生,他们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烃的衍生物的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还不了解,但对于中专生的他们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化学实验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相当感兴趣。
2.教学策略
本课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课堂练习法,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设为知识主线,运用电子书、仿真教学软件、教学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先易后难的展开任务式教学;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观—做—练”取代“听—说—写”,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
(5)因特网√
(6)报告厅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 件 √
(2)工 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 库
(7)网络课程
(8)仿真软件√
其 他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课前下发本课的导学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感知;课上登录“化学”教学网站利用图、文、音、视、画等教学资源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课后利用微信进行师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互动性情景√
2.学习情境设计
问题性情境:
(1)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升。
虚拟情景:
(2)采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电子白板等教学用具,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互动性情境:
(3)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感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
五、教法学法设计
*课堂练习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教学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演示教学法:利用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演示乙醇的结构和性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自主学习与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合作探索,找出解决途径,完成本节课的练习。
六、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教学
步骤
教 学 内 容
课 件 展 示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媒 体 资 源
预 期 效 果
情
境
导
课
3’
自
主
探
究
30’
仿
真
演
练
30’
运
用
新
知
107’
总
结
评
价 6’
课
后
延
伸
4’
一、情境导课
播放唐代大诗人李白《月下独酌》视频,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索新知,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通过电子书全方位展示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仿真演练
通过仿真教学软件动态展示乙醇的断键位置。
四、运用新知
1.在线测试。
2.小组间进行组内讨论,解决导学案中的四个问题。
学生实验
五、自我总结 综合评价
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自评和教师点评
六、课后延伸 提高能力
登录各大网站,查找乙醇用途或酗酒危害的相关资料,并发送至教学平台。
生:
通过观看视频,思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师:(抛出问题)
引领学生观看视频,向学生抛出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等问题。
师:
要求学生根据电子书能完成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等相关内容的填写。
生:
根据电子书完成导学案的填写。
生:
学生通过仿真教学软件,完成导学案中乙醇化学性质中的断键位置的学习。
师:
随着课堂内容的不断进行,逐渐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使用仿真教学软件,讲解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师:
指导学生完成在线答题检测。
生:
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在线测试,自动生成成绩单。
师:
教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生:
让学生去合作探索,找出解决途径,完成本节课的练习。
师:
通过教师巡回指导,规范学生操作。
生:
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
生:
在教学平台的课堂学习反馈表中完成个人自评。
师: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做以点评,通过查看各项反馈信息及时知晓教学反馈。
生: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源,并将作业上传至教学平台。
师:
对学生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并补充到教学平台中。
【媒体资源】
教学平台、三维动画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媒体资源】
电子书
【设计意图】
电子书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全方位展示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解决教材单一的问题。
【媒体资源】
仿真教学软件
【设计意图】
通过仿真教学软件,动态展示乙醇化学性质中的断键位置,加深印象。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媒体资源】
在线答题
【设计意图】
1.交互动画对理论知识逐一进行检测,对错误操作有正确答案的提示,巩固知识点实现做中学。
2.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使学习效益最大化。
【设计意图】
实现理实一体化,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在实验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媒体资源】
教学平台
【设计意图】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及时知晓教学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从而突出了平台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媒体资源】
网络平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在平台中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
为检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主要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本课的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态度、过程。在评价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理念:
1.教学氛围: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大胆尝试、乐于合作;
2.学习兴趣: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3.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4.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师生互尊互助,情感融洽。
八、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
1.板书设计
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用途
2.教学后记
本课的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乙醇结构和性质为主题,所有教学内容全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完成教学。
1.通过图片、文字、视频、flash动画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来辅助教学,加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自主探究相关知识,设置交互式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加深理解,解决了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效果不佳的难题,化繁为简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利用教学平台中的多种教学素材,满足了不同学生及教学过程的需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领会精髓。
3.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在线考试系统、网络平台等手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拓展学生学习途径。
4.利用微信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解答疑难问题。
信息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已经应用于我的日常教学中,并深受学生欢迎。未来的日子,我依然会密切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乙醇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