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个性表格巧编辑
姓名:
陈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信息技术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1课,由于这篇课文是我们的开篇课文,所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告诉学生word表格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制作表格式的个人简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会插入表格并输入相应的文字;2.能合并与拆分单元格、调整行高与列宽;3.会修饰、美化表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能制作表格式的个人简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设计的表格,激发学生制作表格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五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对学习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们好奇心强,好尝试,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他们喜欢和同伴交流讨论,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为此采取小组合作制,并思考适当的分层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给学生播放关于个人简历、通讯录、课程表、数据统计表、班费管理表、成绩统计表等表格样本。
师:“同学们,屏幕里面显示的是什么呀?”
师:“你们看到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你们知道这个表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想不想自己也来动手制作?”
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具体情况,纠错、指导、讲解、梳理知识:我们知道,用表格管理信息,既整齐又直观。常用的表格有通讯录、学校里的课程表、还有个人简历,以及其他的一些统计数据表,如:班级成绩管理表、班费管理表等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一个“个人简历”的表格,介绍编辑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学生观看,交流汇报,评价。
通过屏幕教学广播给学生播放各种表格,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主动地接受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保存文档。
教师演示讲解:双击“我的电脑”—双击打开要建立文件的地方(这里以“文档(E:)”示例)—在空白处右击—依次选择“新建”、“DOCX文档”命令—将此文件命名为“个人简历”。
打开文档并录入表格标题。
教师演示讲解:双击打开空白文档“个人简历”—输入表格标题(这里输入:“个人简历”)—选中“个人简历”,单击“开始”菜单项,找到“样式”,单击某一种样式为“个人简历”设置标题样式。若不满意当前的样式,可通过点击“样式”工具栏右下角的小箭头,wps右侧会跳出“样式和格式”一栏,进行相关修改。—选中“个人简历”,在“开始”菜单项中选中“居中对齐”按钮
插入表格
教师演示讲解:
插入表格的第一种方法:
单击“插入”菜单项—单击“表格”按钮—用鼠标左键拖曳要插入表格的行和列即可(这里以“10行2列”示例)。
插入表格的第二种方法:
依次单击“插入”菜单项—单击“表格”下拉三角菜单—选择“插入表格”选项—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输入要插入的“行数”和“列数”—单击“确定”按钮。
插入新的行或列
教师演示讲解:如果表格中的行或列不够用,单击要插入行或列的单元格—点“右键”选择“插入”选项,选择需要插入行或列的选项即可。(如下图所示:)/
合并、拆分单元格
教师演示讲解:
插入的表格中没有文字,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表格的样式,包括表格的宽和高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式,下面,我们来制作表格的样式:
合并单元格:合并单元格是把多个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来改变表格的结构。
(具体操作步骤: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这时选中的单元格呈灰色背景—单击“表格工具”菜单项—单击“合并单元格”按钮。)
拆分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是把一个单元格拆分成多个单元格,来改变表格的结构。
(具体操作步骤:选中要拆分的单元格—单击“表格工具”菜单项—单击“拆分单元格”按钮。)
教师依次演示合并、拆分整个表格。
调整行高与列宽
感觉它默认的行高或列宽不好看,亦或者根据内容的需要,我们需要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设置行高:选中需要调整行高的某行—将光标放在行标处,当鼠标指针变为双箭头时,按下并拖动鼠标,即可调整选行高
设置列宽:选中需要调整列宽的列—将光标放在列标处,当鼠标指针变为双箭头时,按下并拖动鼠标,即可一起调整选中列的列宽
学生试操作保存文件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试操作打开文档、录入标题并设置居中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试操作插入表格的两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试操作在表格中插入的新的行或列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试操作合并、拆分单元格,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试操作调整行高与列宽的方法,录入相关文字信息,教师巡回指导。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其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一步步地完成任务,通过体会不断获得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制作一个本班级的课程表。
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研究完成。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里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既需要承担个人责任,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进行促进性的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作品展评,归纳总结
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先让学生浅谈本节课的收获,自主梳理、归纳知识。
师再补充总结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在word 中制作表格,并能够对表格进行简单的调整与修改,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希望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够将表格修饰得更加合理、美观。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紧紧围绕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展开。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好任务后,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信息技术的机会,丰富学生信息技术探索的视野。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我让学生保存作品,上交作业。让小组派代表来教师机前展示自己设计好的作品“班级课程表”,让生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评价,最终选出优秀作品,对于优秀作品给予鼓励与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作品则会耐心细致的讲解并加以指导。
通过评价的结果,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见附件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个性表格巧编辑
插入
表格 调整
修饰
九、教学反思
学生们接触了新的软件,非常好奇又感兴趣,但由于家庭因素,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加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有些学生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些学生则出现畏难心理,便不自觉地玩了起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讲话,发呆,成绩差距明显。于是,我采取小组合作法,让他们互助互帮,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有些同学由于接触电脑太少,打字相当慢,影响作业完成速度。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