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的人格追求。
2、体会作者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3、通过作品文字的品读,获得信息,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出示三幅图片,分别为名人李宇春、姚明、刘德华。
解说: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名人,我们把太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今天,让我们用这种热忱去关心一下身边的普通老百姓。杨某某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老王》,写的是一个普通车夫老王的故事。
(二)、出示课题、作者、课文插图。
二、了解作者
出示三幅图片,分别为年轻时的杨某某、杨某某一家三口、老年时的杨某某。文字资料:杨某某的散文浸透着浓郁的悲喜剧因素。她尽量用喜剧语言冲淡残酷的岁月记忆,减弱沉重的精神压力。她喜欢用短句子。散文呈现出一种恬淡、平和、睿智的风格。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幽默,结构安排比较机智,开合自如,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昕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
解说:年轻时的杨某某看上去十分的聪慧、美丽。这是杨某某一家三口,杨某某先生的丈夫是钱钟书先生,《围城》的作者,他们的女儿叫钱媛。这是老年时的杨某某,依然是魅力不减,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态平和的老人。
三、走进课文
(一)、看书填表 —— 把握老王的“生活之苦”
齐声朗读课文的1—4段,思考: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对四段课文进行筛选和概括,帮老王填写个人基本情况表。
个人基本情况表
姓 名\ 职 业\ 家庭成员\外貌特征\ 家庭住址
讨论明确:文中只称呼他为“老王”,没提到老王的名,说明老王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的身份十分卑微,卑微到连名字都无人知晓。职业是“蹬三轮的”,“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一词说明老王无其他的生存本领。“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缺少亲人的关怀,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外貌有点猥琐,“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某某,瞎的。”对于他的“田某某”,旁人有着无端的猜测,杨某某先生认为“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因为没钱看病才导致眼睛瞎了,是生活的苦难在老王身上留下的烙印。”可怜的老王住在“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座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在那找不到温暖,更找不到关爱!只是独自一人栖身罢了。所以面对作者的提问,他回答“住那多年了”,而不是“是或者不是”。
小结:老王过着悲苦、艰苦、凄苦的生活。
(二)、看书归结 ——把握老王的“心地之善”
过渡语:老王的悲苦印证这么一句话:人生来就是悲的,所以一来到世上就大声啼哭。老王没有因自身的悲苦,而去仇视社会,在他的身上闪射着精神光芒。从第5段某某16段作者选取了一些事例来表现他的善良淳朴。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例,加以点评。
明确:老王的生活虽然如此艰难,但他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
帮我送冰,冰大一倍,价钱相等,车费减半;
XXXXX帮我送丈夫看病,坚持不收钱;
XXXXX加高三轮车边缘。
XXXXX临死前硬撑着给我送鸡蛋和香油,不要钱。
赏析: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这一细节让老王“老实、厚道”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的事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老王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善的本性。
老王为平板三轮装半寸边缘防止乘客掉落,是欣然的为乘客装上这半寸边缘的,没有半点勉强,于细微处体现了老王的善心。”
老王去世前一天给作者家送香油鸡蛋。他要死了还想着作者,想着报恩。其中“镶嵌”一词写出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老王和作者见面除开‘恩’了一声一共才说了八个字,足见老王是个不善言辞、老实巴交的人。“我”的“强某某”包某某“对老王的不幸而悲伤”和“对老王送油、蛋的感激”双重含义,准确含蓄地透露“我”心里为老王感到悲酸和感动。
小结:
老王生活在解放后的北京,是底层体力劳动者,按通行的说法,他是“当家作主的工人阶级。一般而言,底层劳动者在“文革”那样的动乱中,趁乱捞取一把的大有人在,利用政治上的优势为自己获得利益,或是显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那年代里是司空见惯。即使安分守己,大多数人也会和作者夫妇那样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老王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这是普通人对道德、品性的坚守,守护了社会良知。这是底层的光辉。“底层”是等级社会对人的划分。但是,只要人格高尚,保有为人的尊严,普通人与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光辉永远明亮。
(三)、看书归纳——体会杨某某的“善良”
过渡语:老王在贫穷中保存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就是这颗善心,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大家!老王和我的一家关系密切,他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我们一家对老王有何“恩情”?
明确: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四)、探究作者的愧怍之情及原因,
过渡语:杨某某先生以善良对待善良,但在老王去世后,她深感不安,觉得这不安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
提示: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者?这两种标准是如何得出的?愧怍的是什么?
明确:社会上总有一些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的人有责任爱护,关心不幸者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过上好日子。而没有理由歧视他们,作者感到自己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因而“愧怍”。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而没有意识到老王渴求的是能够成为在同一个平面上交流的真正朋友。
小结:让我们在诗歌《献给老王》中,一起去回味老王的动人故事。
献给老王
孤独的身影 /
还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
演绎着你不幸的故事 /
雕刻着你的凄惨和忧伤
你倒下的是病体 /
挺起的是脊梁 /
眼神纵然迷惘 /
优质而廉价的冰块 /
却影射出你那腔
待人的热心肠
岁月侵蚀你的肌骨 /
就是全身直僵 /
也要把香油和鸡蛋 /
带着身体的最后一点余某某 /
把感恩送进恩人的心房
你的凄苦和倔强 /
你的感恩和善良 /
给我一股撞击的悲怆 /
面对幸与不幸 /
人们该如何书写 /
以善良对待善良
四、走出课文——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
(一)、过渡语: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实中的“老王”,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于“老王”这样的人吗?
出示资料一:
我来过我很乖
一个8岁的女孩,一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草丛里,一个穷苦的单身农民捡养了她。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她从五岁起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做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长到8岁甚至还没穿过一双袜子。这么懂事的孩子却得了白血病,需要30万元医疗费。这时她作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下自愿放弃治疗。事情被记者报道以后,短短十天时间来自全球华人捐款就超过56万元。然而这也没有挽留住一个8岁女孩的生命。遵照遗愿,她留下的54万元救命钱,被分成七份,留给其他患白血病的孩子。她墓碑正面刻着她亲口说过的六个字:我来过,我很乖。
她临走之前只有一个愿望:穿一次新衣服,留下自己在人间的最后一次笑影XXXXXXXXXX
资料二:
《新华日报》上**_*的消息报道,被表彰的50多人中有20出头的小伙子,有60多岁的老者,有身强力壮的男子,也有体弱的中年妇女,然而他们的职业,是农民、是出租车驾驶员、是打工者、渡工、保安和保洁员XXXXXXXXXX几乎清一色的来自社会的底层,来自贫弱者群体。
生谈阅读感受。
(二)、过渡语:我们的生活不缺少像老王一样的好人。但是这些老王碰上的都是杨某某吗?
资料三:
更多的良心正从草根阶层中勃发出来,它们从低矮的尘土中绽放,但并不顺利。
一个混杂在千千万万打工者中的小人物,面对百元美金,拾金不昧,她的生活波澜不惊,依旧贫困向前。但从那以后,身边的人都将视她为另类;同样,一位仗义追劫匪而被打死的农民工,却面对当事人销声匿迹事件无法定性的尴尬;一位默默接济露宿瞎眼阿婆的贫苦单身汉,也遭到种种难堪的猜测XXXXXXXXXX
明确:
小结: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式的好人,也需要像杨某某先生一样能以善良对善良的人。所以,对于“老王们“不仅要同情他们的生活遭遇,更要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这种理解、尊重、钦佩本身就是形成你自身人格光芒的重要一步。
(三)、出示图片:相依为命的盲人在小心翼翼地过马路,年迈的老人
不堪重负,在大雨中奋力向前的黄包车夫,公交车上人们对需让座的情景视而不见。
(四)思考:
1、如果你处在“老王”那样的境地,你会怎么做?
2、如果你处在“我”那样的地位,你会对“老王”那样的人怎么做?
3、面对是陌生人的“老王”,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
——生结合实际发言。
小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五、作业布置:
写写“老王”: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那些弱者和不幸者,从他们身上挖掘至真的闪光点。仿照本文写一个片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