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zzbc26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20:56:1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奇异的琥珀》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语文S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奇异的琥珀》是语文S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课文具体叙述了一只琥珀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及价值。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会认“琥、珀、脂、黏、稠”五个字,会写“琥、珀、脂、裹”等七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渗出”等词语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创设情境,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及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

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本课教学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充满趣味性的科学小品文,主要涉及到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对于这类说明文,学生了解的比较少,大多数学生知道的少之又少,甚至都未曾听说过,再加上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和知识量少得可怜,学校也没有相关书籍可以借阅,所以学生虽然对本课的学习有兴趣,但不适合自己去独自探究,只能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字典学习以及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一个大概认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同学们,从这个题目中,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什么是琥珀?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把课文朗读一遍。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琥珀。

出示图片

(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味,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师:有同学又想问了,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出示图片,讲解化石的含义和形成过程。)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琥珀,那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

出示琥珀图片

文中哪一段是直接描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最后一自然段)请把描写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语句读出来。

出示句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那么,从这些句子中,你如何理解这块琥珀的奇异的?(1、苍蝇和蜘蛛本是一对天敌,竟可以共处一室,实属不易。2、“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说明完好无损,不得不为之惊叹。)

请同学们带着惊叹的语气来读一读。

师:我们感受了这块琥珀样子的奇异,可它是如何形成的,又经过了怎样奇异的过程呢?需要哪些条件?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琥珀是松脂的化石,那谁来说一说文中松脂球是怎样的形成的?(松脂球形成:夏天晌午太阳光强烈,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往下滴,小苍蝇震动翅膀、抖灰尘,蜘蛛捕美食)

除了这些条件,还有一个什么时机?从文中找出来。(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结:有了自然环境、苍蝇、蜘蛛仍不能形成松脂球,它需要一个巧合的时机,才能构成完美的松脂球。

师:请同学们朗读10~12自然段,想一想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需要经过地壳变化(陆沉水淹)、漫长的时间、泥沙掩埋、松树腐烂才能形成化石。)

师:我们都知道这块琥珀的样子很奇异,那么发现这块琥珀的过程是不是也很奇异呢?

如果孩子没有赤着脚在海滩上行走正好踩到一块硬东西而把它挖起来,会不会发现这块琥珀?是不是可能不会,所以就连发现也很奇异。

师:那这一块奇异的琥珀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师:文中“推测”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同学们再想一想“猜测”又是什么意思?将“推测”换成“猜测”好不好?(猜测是凭空瞎想。)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已经知道琥珀的样子,琥珀的发现过程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不知道的是琥珀形成的过程。)

师:对的。科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琥珀的发现过程来推测出一万年前发生的事情并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因此具有科学价值。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齐某某最后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把描写奇异琥珀样子的语句有感情朗读出来。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汇报。

指导学生读。

指名学生发言。

指名学生发言。

学生齐某某10~12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发言。

学生齐某某13~17自然段。

学生再次齐某某最后一自然段,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学生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为什么奇异,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琥珀的科学价值。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查找更多关于琥珀的资料。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教是为了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更要注重整个过程的可操作性。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法、创设情景法、提问法、朗读品悟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品、悟几个方面来学习本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总分



举手发言

老师提问,积极举手,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再发言,不要随口回答。

25





学会倾听

能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思考别人说的是否正确,完不完整。等别人发言完后,再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上课不要随便讲话,不做先动作。

25





语言表达

说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能说完整的话。

学生回答问题时学会使用“我认为XXXXXXXXXX”,“我有不同意见XXXXXXXXXX”,“我的观点是XXXXXXXXXX”等句式。

25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有序、小声,完成后以正确坐姿告知老师。

25





自主创新

能自主学习,有不同见解,积极探索创新。

5(附加分)





评语

亮点之处:

个人建议: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见附件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见附件



九、教学反思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及琥珀的价值。本课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探究,还利用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不足之处是没有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思考,并且缺少拓展训练来巩固课文,在今后类似的课文学习中我会对这方面进行完善。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