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xiaohua81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7:54: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汉家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汉家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作者以一连串想象奇特而又恰如其分的语句,勾勒出一个贫瘠、死寂的汉家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寂寞无边、慷慨悲凉的情绪,期间穿插人物描写,两个木讷而近乎静态的人物形象证明着汉家寨的与世隔绝,但同时也证明着汉家寨人生命力的顽强,在这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中,作者似乎触摸到了某种支持人类繁衍下去的潜在本能,那就是“坚守”。这篇散文所传达的“坚守”的主题相当深刻,“坚守”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人对于家园的守护,更指的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对“信仰、精神、传统”的执着守侯。因此学习本文,能使我们对“思想”“精神”这些概念有更为具体感性的认识,会从内心深处生长人性的高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

2.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3.理解文本中 “坚守”的内涵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捕捉能力

2.?培养学生品悟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精神

(四)德育目标:

渗透人文精神,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

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

难点之一: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坚守”的理解

难点之二:对作者的“坚守”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问导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这里的“问”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串讲串问,而是一种开启学生创造心智的具有点拨意义的“问”,这里的“导”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3、情景激学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 4、研讨探究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六,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这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这个高速发达的时代,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急功近利,庸俗泛滥,寂寞孤独等,这些都让我们困惑迷茫。作家张承志有一段这样的话:“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汉家寨》,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寻求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解决了字词,反复朗读了课文。本文是一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个别回答后教师总结) 明确: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开的,第一部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第二部分写进入汉家寨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板书:景:走近汉家寨 人:走进汉家寨 情:走出汉家寨

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后,我们就循着作者的足迹,去赏大背景、识寨中人、悟大精神。

(三)赏大背景 1.在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后,个别回答) 明确:空山绝谷?? 铁色戈壁? 酥碎的红石? 淡红色的焦土?? 狞恶的尖石棱 特点:死寂、荒凉、残酷XXXXXXXXXX 2.作者置身其中,有着怎样的感受?

明确:“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更反映出环境的辽阔、苍凉、沉寂。

3.作者花一部分的文字浓墨重彩的写汉家寨所处的大环境,有没有必要?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下午写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汉家寨人做铺垫。

(四)识寨中人

尽管环境恶劣,作者单身匹马,踽踽独行,可他不畏辛劳,长途跋涉,走进了汉家寨。眼前的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在这块贫瘠、孤独无助的土地上,作者默默的伫立了长久、长久。突然转身,一老一少盯着他。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8—28自然段,根据文章中关于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老人:( 饱经风霜 木讷迟钝 不回答来者的提问)  小女孩:(天真 好奇)

2老人和小女孩的象征义

(1)关于小女孩文章中多次提及到“红棉袄”,这代表着什么?有什么含义?

明确:提示:(顾城诗歌《感受》,1994年66节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疯狂抓捕、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影片里面也有一个这样一个女孩子,同样穿着破棉袄,在一群成人囚犯里,东躲西藏,所有的人都在竭尽全力的保护着她,呵护着她,让她活下来。为什么?对,影片里这个小女孩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小女孩不仅是汉家寨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坚守生命存活,对生命尊重的证明,还是汉家寨未来生命延续的希望。女孩虽然稚嫩,但终究给了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繁衍的希望。作者用红色给文章深沉悲凉的氛围营造一点亮色,使全文的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

(2)总结:老人:汉家寨过往历史的回忆。

小孩:汉家寨未来世界的预言(板书)

(3)这样一块绝地,铁渣堆里长不出一粒庄稼,方圆数百里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他们竟坚守在这种贫穷、孤独、无助中一代代的延续着生命,我们一方面要佩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而要坚守在这里呢?(小组讨论) 明确: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思路很开阔,其中提得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家”,汉家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不管它是贫瘠还是富饶,不管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不忍舍弃。另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要坚守祖先的信念、传统、生活方式。 (板书:坚守)

(五)悟大精神

1 、 汉家寨人的坚守令作者心中激荡。次日下午,作者离开了汉家寨,在他回归现代都市之后,汉家寨人的坚守给他的影响是否还存在?作者坚守的是什么?(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后,出示本文写作背景材料和张承志语录投影。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

明确:(1)、在国外,当他成为一个海外游子的时候,他倔强地坚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

(2)、在纷繁芜杂的学术界,坚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3)、面对困难和抉择,他坚守着理想、坚韧。

2、“坚守”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甚至在同一时代里不同人那里也有着不同意义。(投影出示屈原、苏武等)在今天这样高速发达的时代中,面对这种种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坚守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

明确: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尔虞我诈中坚守诚信,在“崇洋媚外”中坚守民族精神。。。。。。。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以“坚守”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九、板书设计

汉家寨

景:死寂 苍凉 空旷

人:老人:过往历史的回忆

小孩:未来世界的预言

情:“坚守”的精神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汉家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