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橘又青E神”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7:25:3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山中访友》



姓名:

吴某某

工作单位:

贺某某中心学校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课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某某先生之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带者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 目的一是通过感受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词句解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先理清访了哪些友 2.文章结构框架表 3.圈画你欣赏的句子,从内容和技巧上进行赏析 4.注意人称的选用 5.体会李某某的语言特点与风格。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某某的《山中访友》,他去山中访友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教师小结并过渡:同学们能够认真地预习生字词,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还要检测一下你们预习朗读的情况。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请同学读课件上出示的词语。

(2)全班交流: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注意停顿和读音,体会作者情感。同时思考问题: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

  学生明确:古某某、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利用课文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文中的优美意境。在检测预习过程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并针对难写字进行示范与指导,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根据“阅读思考”里提示的问题,在独立探究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表达出自己对这些朋友的喜爱之情,多么优美的语言,读起来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配乐诗歌(由第5自然段改编而成——你好,清凉的山泉XXXXXXXXXX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教师与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共同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三、精读课文,领悟感受

  (1)课文一二自然段

A、指定一名学生读这一段,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好清爽、好高兴)

B、所以要用轻快的语速读第一二段。

C、全班齐某某。

  (2)第五自然段又应该用什么语气和心情来读?

第五段是“我”与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采用排比手法,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我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的淋漓尽致。以第二人称来描写,给人亲切感。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

(3)本文语言优美,请小组讨论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加以赏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种感觉。因为风中含者“露水”,所以特别沁人心脾,也因为风含着柜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给作者的第一感受, 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4)通过对美文的赏析,我们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作者与树及山里的一切的默契情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配乐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诗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五、文章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心,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以第五段的句式为例,对你山中的朋友打个招呼,注意抓住景物特点。(至少三个句子)

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1、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读一读,第二段和第八段你会发现什么?都写到自己是满怀好心情,这两个好心情是否一样?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讨论后明确:第二段和第八段都写了自己的好心情,首尾呼应。这两个好心情不一样,出门时是满怀期待的,结尾处的好心情包含了山中访友后的收获和快乐。

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布局谋篇,读起来结构严谨、通畅完整,值得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借鉴运用。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剖析作者的情感。利用课件,点拨学生对难句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首尾呼应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



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分为两部分:

1. 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5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七、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课件\1山中访友.docx



八、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九、教学反思



1.“形”变而“神”不变的教学效应。

课文第5自然段中,作者采用排比句,描写了山中的六位“朋友”,语言美妙,节奏感特别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我将这部分内容改编成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优美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剖析作者隐藏在文字中的情感。

例如,第3自然段中的“老朋友”,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称老桥为老朋友,经过思考,就会发现作者经常来看望老桥,早就与老桥相识,所以称之为“老朋友”。不仅因为它年代久远,还有作者对老桥的熟悉、了解和浓浓的敬重之情。

又如,第4自然段中的“知己”。什么才是“知己”呢?在教学中,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知己”的了解,来体会作者与树之间默契的情谊。

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仪式”。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对这落花、落叶的深情厚谊。正因为作者将这落花、落叶视为朋友,所以他才特别郑重地将它们埋葬在泥土中,也正因为他将它们视为朋友,所以才把送别它们融入泥土的过程称为“仪式”。

3.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作者李某某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著名作家李某某先生。然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他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