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1

本文由用户“q29015743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3:10: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画



姓名:

周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一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画》是部编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口”等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了解诗意,认识“辶、口”等两个偏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儿歌

听儿歌,猜谜底

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

范读课文

3、指名读,师正音

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画出文中生字。

3、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师:现在你看这画中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2)随文教学生字“色”: 读 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 义。(色:颜色,课文指景色。)

(3)师: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4)师小结: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5)教学“远近”:“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有)

(6)教学生记生字“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感悟诗歌情境。

(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师: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为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三、四行。

3.出示挂图,根据画面提示背诵课文。

4.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美丽的画呢!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2.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请学生扮演诗人,看黑板上挂图中的山。

(2)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3)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生答: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

(4)说说怎样能记住远近两个字。“无声”指没有声音。“无”的反义词是有。

(5)记生字“声”。“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3.感悟诗歌情境。

(1)春去花某某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受到惊吓,飞走了。

(3)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4)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背诵课文

感悟诗歌意境,背诵诗歌



1.师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水:共四笔,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分开,不要连成一笔。

去: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笔顺为。注意不要发倒笔。

2.学生自由练某某,师巡视指导。

1.生书写本课生字。

2.学生自由练某某

学会写水、去



五、教学策略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某某。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XXXXX”,“近”读成“jXXXXX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某某,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某某,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某某”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读背: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某某,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



六、教学评价设计



听写本课字词,对一个5分。

会背本首古诗。



七、教学课件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口”等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了解诗意,认识“辶、口”等两个偏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今天我给大家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手)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课件出示配图诗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情境中。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画出文中生字。

4.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

5.谁会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师正音)

重点指导:“听、声”为后鼻音;“还”在课文中读hXXXXXi。

三、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让学生自由读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2.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请学生扮演诗人,看黑板上挂图中的山。

师: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远看山有色)

(2)随文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色:颜色,课文指景色。)

(3)请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师: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

(4)小结: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5)教学“远近”:“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有)

(6)教学生记生字“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感悟诗歌情境。

(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多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出示:春去花某某)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受到惊吓,飞走了)

(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师: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为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人来鸟不惊)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出示挂图,根据画面提示背诵课文。

5.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美丽的画呢!

四、指导书写

1.师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水:共四笔,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分开,不要连成一笔。

去: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笔顺为。注意不要发倒笔。

2.学生自由练某某,师巡视指导。



八、板书设计



画

远 近 有 无 来 去

辶、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某某,人来鸟不惊。



九、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 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6 .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7 .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