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钱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 马某某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西湖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对仗精妙,语言清晰。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诗以即景寓情见长,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源较广,有个别来自城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差异。作为八年级学生,还局限于形象思维,开始羞涩保守,因此,课堂上情绪比较沉稳,反应不够迅速,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因此,教学中注重于基础内容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因此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及自行操作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学习目标
记住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理解题目、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流利背诵、准确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某某目标,即明确了教学的基本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心中有底,又突出了文本特点,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对中国古诗的热爱,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
1.教材助读
(1)搜集整理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2)领会“钱塘湖春行”的意思。
(3)反复朗读诗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让学生提前利用时间阅读资料、搜集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查找、积累知识的习惯。2.自主预习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预习自测
1.填空
(1)白居易(772~846),字____,号____。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____”,与刘禹锡并称“____”。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____”和“____”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当推唐代诗人之冠。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等名篇,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分___联,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律诗还讲究对偶和押韵,这首诗______联和______联对偶,诗押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浅草才能没马蹄 (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
(课前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包括填空,听写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师从中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抓住差生,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学会。通过这样的自学,进行自我检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一方面掌握了文本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反复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某某
(“教学千法读为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本节课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诗文描景绘景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诗歌是有韵味的,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再加上本诗蕴涵着深远的意境美,完美的结构美,轻快的音乐美。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之后去体会诗歌的纯朴自然,情深意浓;反复朗读诗歌,从读中先体会诗的意境,简单理解,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学习字词有助于准确、流畅地读诗;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比如读错的音、字、断句不合理等,让其他学生做点评,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三、理解诗意
默读,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自主完成对诗意的理解,相互交流,解决疑难,最后展示,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脑海中的画面。理解之后进行齐某某,然后给两分钟时间默读并背诵,最后比一比谁背得流利、准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又能在竞争中快速背诵。)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语言清淡而意境悠远深邃,因此理解内容及欣赏意境上,都在教学设计上重视设置情景、抛出问题,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展开联想,老师只做一点启发和点拨。探究问题过程中,先明确问题,然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展示答案,这是“先静后动,先学后教”教学方式的体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又能提高学生合作质疑探究的能力。)
探究一: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写下西湖哪个季节的美景?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明确:(1)诗人以自己的“游踪” 为线索写下西湖早春美景。
(2)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从“最爱湖东行不足,里白沙堤。”能看出来。
(能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明确了诗的主旨,这是学诗的关键所在。)
探究二: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着从中找出一处进行品析。
明确:(1)“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
(2)“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展
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3)“谁家”、“新”写出了初春燕子还不多。
(4)“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拟人化了。
(5)“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
“迷人眼” 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6)“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
“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这个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品析,在诗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所写景色的特点的词,经过交流、探讨品味其用词之妙。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当然,这也恰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阔,通过分析,加深对诗的理解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明确答案让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更高的学习意识。学会用凝炼、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某一问题。)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引领全体学生再次游西湖,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感受西湖之美。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来回顾本诗所写西湖之美景,彻底做到对本诗所有内容的巩固,设身处地的感受诗的意境,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整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加以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都完成了哪些目标及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当堂训练
1.解释加点的字
(1)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
(3)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____
(4)绿杨阴里白沙堤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草没马蹄,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 默写这首诗。
(当堂训练考察本节课中最基本的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教师可以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情况。也能提高差生的积极性,自信心。)
七:课后作业
填空
(1) 诗中点明春临西湖,交待作者游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诗中的一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3.搜集整理描写春天的诗句。(课后作业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性的难度大的问题,由易到难,并既照顾了差生,也让尖子生在知识层面上得到了提升。)
八:课后反思
课上完之后,发现学生的表现能力是极高的,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他们表现的空间,给他们保证表现的时间。特别是在做导游这一环节,学生能真正进入状态,进入情境,因此我想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不仅学到了本科目所学内容,而且对信息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掌握,相比以前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得到了技能的提升。
关于诗歌的教学,我想不要什么花架子,就是让学生去读一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诗中的好词妙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自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高涨,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加训练,不断提高互动课堂质量的提高。
电子白板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及学生自行转换操作,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生对这一点的理解,在逐步的引导下,从字到词,步步提升,逐步理解,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效果良好。本课教学设计完全按照我校目标导引,自主探究式“三环八步”教学模式来设计的。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完成了课前:出示目标,自主预习,预习自测;课中:预习反馈,探究展示,课堂小结,当堂训练;课后: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在整个课堂中也体现了“先静后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与学。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钱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