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判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tdx041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7:09: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菱形判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课题

菱形的判定

科目

初中数学

主备人

孙某某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时安排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具使用

PPT课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菱形判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 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

重点

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

难点

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



教法

学法

1.启发、探究、练习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XXXXX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要适度,要注意训练的实效性。

2.采用两种教学方法,用探究教学法完成两个判定定理的探究,用练习教学法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5XXXXX)

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

菱形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学生参与交流





尝试

探究

二、探索新知(15XXXXX)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得菱形的第一个判定的方法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数学语言:∵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还有其他么方法吗?

探究一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独立

思考

合作

交流

总结

学生探究

交流





探究二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判定方法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语言:∵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

∴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归纳: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学生口述)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课堂练习:(20XXXXX)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

2、如图, 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C=8,DB=6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已知: 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课堂

小结

四、课堂小结(3XXXXX)

1.本节课你学习了几种判定菱形的方法?

2.对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布置

作业

五、作业布置(2XXXXX)

A.P60 第6题

B.P60 第5题



板

板书设计

18.2.2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教

优点: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应用判定定理证明时,有些题目是可以用两三种,甚至是四五种方法去证明解答的,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深入挖掘,一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多解,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得到了应用,巩固了所学知识,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追问后都能积极动手操作和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但最后按计划完成了菱形的判定教学任务。

缺点:在引导学生探索菱形判定时注重了方法的引导,定理的几何证明思路的指引,但缺乏有效的几何语言板书和描述,会导致学生感觉会了,掌握了,当让他单独解答或证明时,学生就显得不够熟悉,甚至找不到方法,无法下手。即板书时还需要及时板书,不可因为教学内容多而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

改进措施:1、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2、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菱形判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