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2)

本文由用户“wxyxxlh”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01:17: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骅职教中心 许某某

课题: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材分析:

1、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极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和社会进步。当今,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学习,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内容承上启下。在学生学习了经济、政治与生活模块之后,今天又学习了文化的内涵。本节课是以上内容的落脚点和归宿。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课课本因其内容的特殊性,与时俱进。要想上好政治课,就应吃透教材,明确其编写意图、结构、重难点。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拘泥于教材,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才是我们对待课本的正确态度。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对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关注社会现实,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处理超越了教书本身文本非束缚,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学设计就像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桥”,既然是“架桥”,就要一头扎在此岸——教材上,另一头直通彼岸学生的脚跟。既要钻研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才能备好课。如果一岸动工,轻视另一岸的工程,是不可能把桥架好的。所以,备课的另一基本环节就是研究学生。  

学情分析:

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①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风华正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②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辩证思维有待培养。  

③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生活中感悟了文化的魅力。但又是刚刚接触《文化生活模块》,对一些具体问题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  

④从学习动力看,高中学生视野宽阔,有敏锐的洞察问题能力。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比较关注,本课涉及的时事较多,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⑵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去评价,评价方式依次为:①赞赏②表扬③肯定并引导④批评并帮助、转化。具体如下:  

一、活动行为评价   

1、参与活动态度 ①积极热情主动 ②积极热情不主动 ③态度一般 ④较差(以下各项都分四指标,类似此项,指标内容省略);2、活动计划制定情况;3、活动记录情况;4、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情况  

二、学习技能性评价   

1、媒体的应用;2、获取信息的方法(指采集、记写、检索);3、学习档案建立(文件夹)  

三、认知水平评价  

1、对学习主题的认识;2、信息收集;3、信息获取(活动)过程的陈述  

4、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认识   

四、创新能力评价   

1、对事物的认识 ;2、对素材处理的创造性;3、知识迁移的创造性   

4、网络伙伴支持率  

教学反思 :

1、在教学设计上力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义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2、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进展的比较流畅。师生互动的场景此起彼伏。依据“创设情境——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思路。教师如同导演将各个“演员”的潜能挖掘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3、⑴ 用教材,而不惟教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遵循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科学补充,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  

⑵ 案例材料的筛选坚持三贴近原则,既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⑶ 情景创设遵循了多样化和综合性原则,一是注重利用图片、纪录片介绍、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若干抽象而又零碎的知识、观点寓于精心构思的活动和场景中,从而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⑷ 注重了与其它科知识的联系,尤其是历史、地理、语文科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能力。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