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as5768691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23:56: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摩擦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摩擦力(1):静摩擦力



姓名

张某某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高一物理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静摩擦力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2.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些定性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刻,本节内容将带领学生进入摩擦的世界。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提出物理问题,并想办法设计具体实验来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我们将对静摩擦力进行定量探究,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作为探究物理过程的基础。学生在高中阶段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利用记录的数据去分析问题的方法,并且学会用作图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处理。



四、教学内容分析



生活实例---引入:摩擦力

→ 拉物体不动—引入:静摩擦力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得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探究静摩擦力的方向

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学生通演示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通过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对本节内容更深的理解。本节课强调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主,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静摩擦力认识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法

1、演示实验法:物理学重在实验,所以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静摩擦力的兴趣,对知识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目的明确,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并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讲授法:讲授法贯穿于整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是现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究静摩擦力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三)学法

1、探究实验法:本课创设了有趣的物理实验,用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对比总结法:通过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实验,对比,总结出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回顾引入新课:请学生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可以将摩擦力分成哪几种?

1.学生对摩擦力有感性认识。

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B.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C.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用水平力F拉A物体,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那么物体B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方向如何?





八、板书设计



第3节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1)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应某某“生”

(3)接触面要粗糙

2、方向:

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逆势而“为”

3、大小:

(1)变化的

(2)有范围 (0<F≤Fmax) 随势而“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摩擦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