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某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PassPortWin200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05:30:16 举报文档

以下为《(谢某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材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2)感受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区别和联系,体验事物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应用.

(4)让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维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引例、判定定理1

难点:探究判定引例、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联系?

到目前为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几个?

学生回答证明三角形的两种方法

通过提问既起到复习旧知识又起到引出新问题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探究1

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AB/BC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再度量AB,BC,DE,EF的长度,AB/BC与DE/EF相等吗?

2 归纳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学生亲手实践

2、学生理解

3、边听讲边思考

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的准确性,

理解,消化主要知识



(三)、例题

思考:在△ABC中,DE//BC,DE分别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定理的发现体验



(四)、探究2

问题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他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问题2:你能证明它吗?

分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

探索证明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并逐步渗透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的能力



(五)、应用

P45、练习1,2,3

思考,实践,理解

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的准确性,

理解,消化主要知识





(六)、课时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获得哪些收获?

分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

知识系统化



(七)、课后作业

P54、2(1),3(1)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判定方法1,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探究的过程,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通过基本图形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要抓实质,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并且结合图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他人的意见,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九、 教学后记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谢某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