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贺卡》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崪”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23:25:48 举报文档

以下为《《神奇的贺卡》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神奇的贺卡》教学反思

一、反思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碘酒(医用碘酒按1:4的比例加入水), 小盘子、棉签、清水、土豆粉、土豆、大米、馒头、红薯、萝卜、白菜等。

二、反思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验证结论实际操作这一环节中,孩子通过淀粉遇碘酒会变色这一原理在检验哪些食物当中有淀粉来进行试验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好多小朋友没有完成试验,没有得出结论。在孩子操作的时候,我也观察了,孩子用一根棉签蘸碘酒再分别往土豆、萝卜、馒头等这些食物上涂抹,第一种食物发生变化很明显,但是由于是同一根棉签,所以后面的食物变化不太明显,而且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惑,以至于最后没有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而是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出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这也是我在备课时考虑不周。

2、演示法: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清楚地了解物体的正确现象,减少了幼儿概念模糊的可能性。本节课为了让幼儿了解淀粉与碘酒之间发生颜色变化,我是通过变魔术引导提高幼儿对实验的兴趣,也为了让幼儿对实验的操作能顺利的进行。整节课下来,在我开始引导操作的过程中确实达到了教学重点,孩子对淀粉与碘酒之间发生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下一个环节充满了期待。

3、勇于质疑法:当幼儿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色,抛出问题——红薯也含淀粉为什么遇碘酒变色不明显呢?于是几名幼儿积极观察探索发现,原来是一根棉签多次利用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让幼儿有不断探索的积极欲望。从而体现了人类探索科学永无止境的教育理念。

延伸拓展法:当幼儿活动结束时,为了保护他们的兴趣点,把活动巧妙的延伸到课外,真正落实幼儿建构学习的特点。所以我布置了家庭作业(回家用碘酒和米汤给爸爸妈妈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通过家长发的视频、图片以及第二天孩子们互相分享其中的过程和结果,还是很成功的。

五、反思活动效果:

幼儿对这次探究活动自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可以说完成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今后在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活动前棉签准备的数量不够,一棉签多次利用,以致于结果不明显;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指导才能让幼儿做到有效尝试,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收效甚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神奇的贺卡》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