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再别康某某》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再别康某某》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再别康某某》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高审美的境界的目标。
本课教案设计重点围绕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反复朗读,分析诗中的意象,通过朗读-思考-分析-朗读-教师范读等几个环节,达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标。
重点难点目标的突破,利用设计问题的形式,从诗歌的朗诵技巧入手,从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启发引导,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掌握一般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朗读,教师引导、总结点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歌曲《再别康某某》欣赏。
二、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
徐志摩的康某某情结: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某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某某,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28年秋第三次到英国、再别康某某。这首《再别康某某》是作者在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我在康某某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恐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某某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某某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某某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某某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某某给我胚胎的。”
三、 掌握轻重,注意节奏,读出诗歌优美流畅的旋律
1、配乐朗诵:《再别康某某》
2、如何读出自己要强调的部分,轻重音的把握,如何读出强调的意味 。
四、体味意象,感知内容,读出诗中隐藏的康某某情结
试从每一节诗歌中找出一个主要意象,老师指导朗读,分析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应该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缓步飘然离去的形象,要读出别离伤感的情调。
第2节,写岸边的金柳树倒映在康某某,仿佛夕阳中的新娘,要读出诗人无限眷恋和喜悦之情。
第3节,写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要读出诗人对康某某深深的陶醉。
第4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要读出诗人融情入景,将梦想全部融入康某某。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要读出他幻想着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的狂放。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要读出情感回归沉寂的惆怅。
第7节,与开头呼应。重章叠唱,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也要读出别离伤感的情调。
情感线索非常清晰:愁(1)——喜(2-5)——愁(6-7)
小结:这一系列“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构筑了哀而不伤,离愁中有沉醉的深沉意境,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某某时的依恋不舍。
五、?欣赏配乐朗诵
六、学生再次配乐朗读,请同学做朗读点评 。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
背诵全某某
教学反思
一、自我反思
在各种体裁作品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相当有难度的,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这是一节课的终极目标,也是贯穿课堂的一条理念。诵读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式,而读出情感,读出意蕴,读出自己,就是更大的挑战了。因此,品味诗歌语言,进行诵读训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首要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应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特别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是机械死板的教条,去禁锢学生鲜活的思想。解剖诗歌,要在找出意象及其特点的前提下,描绘所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据于此,我就把"指出诗歌意象,描绘美妙的意境"以及"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难舍难分的无奈和感伤"作为学习目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学生分析诗歌方法的引领和指导。
情境导入是一种对学生春风化雨的熏陶和感染。于是我播放着优美的小提琴(月亮河),再投出康某某的图片,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康某某的美妙意境。接着,我声情并茂的范读诗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徐志摩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上的线索。"所以对志摩作品的解读就要"知人论诗"。其中最能表达徐志摩的"康某某情结"的两句话是"我在康某某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的眼是康某某叫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某某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某某给我胚胎的。"
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之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诗。问题如下:1.请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2.说一说诗歌表达的情感;3.指出这首诗中的情绪高涨的一节诗。这几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来。
有了这些铺垫,我针对第二节诗指导学生来品读赏析。首先提问学生读,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但是不够浓烈,表现得不够充分。于是,我找其他学生评价,并再次读这一节。最后我做出这样的指导:"荡漾"的意思:(水波)一起一伏的动。这里形容心情起伏,无法平静,写出作者的心动,但不是一下,是一层层的涟漪,一波波的荡开。声音要饱含热爱,蓄积在喉间,再轻声发出(重音轻读法);语速要慢;语调要有起伏,轻柔。然后我做了示范,再次让刚开始的同学读,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情感还有待提高。于是,我指导学生从意象、修辞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剖析这节诗。学生经过同桌之间的讨论,很快确定了答案:意象是金柳和艳影;修辞是比喻;情感是欢喜和眷恋。
做了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指导学生自选诗节从意象、修辞和情感三个方面入手,以有情感的品读为突破口,达到吃透类似诗歌的目的。学生有了探究的方向和思路,因此探究的热情很高。当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我发现有差距的时候,就立即给予引导。事后考虑,当时有点太急了,应当先质疑,引起其他同学的思考,并由别的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彰显出整个课堂教学相长的和谐场景。也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整体的提升。
通过分析和诵读训练,学生体会到了诗歌营造的美妙意境。于是,我开始延伸迁移,指导学生从意象、修辞和情感三个方面,依据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一节,借助修辞手法,采撷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作画笔,把康某某优美的景色描绘下来。这个环节中,是对整个学习目标的检测,学生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情。
最后,让学生再次读诗,读出自己心中的康某某。接着我播放(人间四月天)的徐志摩的主演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某某)。让学生比较一下各自的特点。
二、评课情况
只是展示学习目标,找一学生朗诵是不够的,应该给学生解释说明,或者让学生自己感悟两分钟。范某某,播放的背景音乐声音有点大,没有完全彰显出朗诵的魅力。延伸迁移部分,学生写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一些。
三、学生反馈
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了诗歌欣赏的方法:从意象入手,借助修辞来分析意象的特点,并根据特点来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康某某"。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再别康某某》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