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一年级《数据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数据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2、理解函数的作用;3、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SUM()、AVERAGE()、RANK()、MAX()、MIN()、IF()六个常用函数;2、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2、增强责任心。
教学重点: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的格式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系统、Excel2000、5月调研考试成绩表等
教学过程:
步骤
过程
目的
创设
情景
导入
新课
Excel在市场领域应用的一则小故事
观看“5月调研考试年级成绩表”
你知道排名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看看学校给你的排名对不对?如果让你算,你打算怎么算?引入新课:数据计算
用跟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成绩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任务
驱动
自主
学习
导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
②技能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①计算:“高一13班5月考试成绩表”各项数据
②分析自己各科情况
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
互动
学习
与探究
任务一:计算总分、平均分
老师讲解SUM()函数、AVERAGE()函数
学生自学教材并实践用两种方法计算总分、平均分,比较那种方法更有效快捷。
在K2单元格中输入:=E2+F2+G2+H2+I2+J2求和。
使用求和函数SUM()求和。
①教师巡视观察,解决个别问题
②实践完成后,请学生回答哪种方法更快捷、方便
③得出结论,讲解函数的作用
④讨论、讲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拓展练习:计算各科的合计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练习
②教师巡视观察,解决个别问题
③请同学报告各组数据计算结果
④同性问题,教师请学生演示并做适当指导
任务二:分析每个同学的考试情况
用RANK()函数,为每个同学的总成绩及各科成绩分别排名
用IF()函数,判断各科成绩是否都超过平均分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与创新
大显身手
计算出本班各科成绩的总成绩,用MAX()函数计算出总成绩最高的科目,再接再厉争取保持良好成绩。用MIN()函数计算出总成绩最小的科目,跟老师结合把总成绩最小的科目的成绩不好原因跟老师探讨一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评价
①自我评价
②小组评价
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拓展研究
通过评价找出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归纳总结
①请学生谈一谈,这次自己计算考试成绩的感受,说一说自己以后的学习打算。
②本课自己的收获
③总结本节课操作中的注意点和难点,完成课后实践。
通过学生计算自己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心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某某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连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它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本节课首先用一则小故事做引子,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习的高度重视。然后用跟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成绩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增强了组内同学的合作意识及不同组间同学的竞争意识。这样,本节课就在同学们的积极合作与竞争中完成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授课效果很是完美。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中一年级《数据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