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与反思及教学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二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在不进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材中创设了回校乘车这一教学情境,我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算、估算、实际操作等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个位满十怎么向十位进一。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同学们,我们在公园玩了半天了,公园好玩吗?我们在公园里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公园里的叔叔阿姨送给我们一些玩具,可惜玩具的头和身子分家了,请大家帮助组装好!(第13页第2题的变形,再加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题)?
?
同学们拿着玩具高高兴兴地出门了,瞧!车早就停在那儿了,二(1)班的同学早就上车了,可二(2)班的同学不知跑哪去了?怎么办?(电脑配音:还可以用其他的乘车方案吗?)学生讨论后,课件出示:B: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二(2)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辆车吗?C:二(1)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二(2)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1.我们来先试一下B方案吧,怎样才能知道二(1)班和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呢?引导学生列式(36+35)后估算,然后再引导学生拼摆小棒
2.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
学生讨论,分组合作。
指名汇报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同桌互说。
3.B方案不行,采用C方案行不行?小组合作探讨C方案是否可行。
4.小结:C方案是可行的。课件出示:同学们高兴的坐车回家,这时老师出示计算题卡,请同学们计算。学生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具体题目的计
5.出示学生概括出来的计算法则。
1、学生在这一拼摆的过程中会提出单根相加满10根怎么办?引导学生明白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为后面的竖式计算做好准备。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小组可能从个位计算,也有的小组可能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知识。呈现的材料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为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2、在主体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验和发展。
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所以本节课教师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拼摆小棒这一直观做法,将较难理解的进位加法简单化,明了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的确,只有采取符号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也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与反思及教学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