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加减混合
姓名:
张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的例题,做一做。加减混合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呈现了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十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十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十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难点:理解和掌握十以内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某某、连某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经过上节课,连某某连某某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初步将图画抽象成数学问题,在学生的预习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像看故事书一样,说出图画中所发生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连某某连某某,挑最后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计算,并回顾之前学过的连某某连某某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而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加减混合
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引出主题图,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主题图的图意,并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有小组成员派代表汇报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示出第二幅图,让学生看一看,接下来天鹅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根据观察抽象出图意,提出原来有四只天鹅飞来了三只,又飞走了两只球,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小组讨论计算过程,得出先算4+3,再算7-2,进而归纳概括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或者是从前往后。
通过丑小鸭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解决书本67页做一做的第一题,再找学生来说一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自主练习,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学过的加减混合计算进行及时巩固
五、教学策略选择
首先是复习导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用语言概括出图片的意思,并提取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通过动态展示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进而使学生能够自主,概括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六、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立评价体系,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并评价,如用语规范,声音响亮,回答准确,或者是积极思考,积极动脑,小组讨论氛围活跃。
七、教学课件
八、板书设计
/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某某连某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强调。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习连某某、连某某时某某强调,学习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
3.自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