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虞某某》 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虞某某》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_*学
课例名称
《虞某某》
教师姓名
王某某
学段学科
高中 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章节
第三单元
年级
高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并辅助以多媒体,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匮乏的,稍难一点的诗词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从而有时感到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这在前面学习诗词过程中就有所反映,所以要恰当的指导他们,教给他们方法,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老师正好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的情景图片、文字资料和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PPT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及时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加大课堂密度,从而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听读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相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课题
0’00”- 1’16”
创设有效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环节打下基础
用法国诗人缪塞和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名言导入本课
看屏幕
听讲并思考
PPT文字展示名家经典言论,既省时省力,也便于学生记忆。
学习目标
1’17”- 2’20”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看屏幕、听讲
PPT出示学习目标,省去板书时间,让学生更直观。
作者介绍
2’20”- 4’02”
了解作者
介绍作者经历及其写作分期
指定一名学生读课件内容,其他学生看屏幕、听讲、记笔记
PPT图文介绍作者,吸引学生兴趣,对作者了解更具体全面。
整体感知
4’03”-18 ’00”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名家朗读录音,配乐诵读,学生个读与集体诵读
听朗读录音,自读,指名朗读(说出阅读体会),配乐朗读
PPT展示课文句读,吸引学生兴趣;名家朗读录音,激起学生诵读欲望;配乐,营造课堂氛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
问题导引
18’00”- 22’20”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几个问题为深入鉴赏文本做好铺垫
关于整首词的四个问题
小组讨论
PPT问题展示,学生目的明确。
赏析文本
22’20”- 35’05”
对文本进行深入鉴赏
对上个环节的四个问题进行解决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解决四个问题
PPT展示问题及答案,省时,学生对问题答案更直观,对文本的解读更深入。
重点突破
35’05”- 41’05”
解决本课重点
如何理解最后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效果及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
PPT展示“一江春水”图片,使学生对文本最后一句的理解更直观形象。
小结
41’05”-41 ’53”
小结本课方法
诗词鉴赏的三个方法
听讲、记笔记
PPT知识点总结,便于学生整理记忆。
总结全文
41’53”- 45’00”
总结本课
播放歌曲《虞某某》
看曲谱,听歌曲
播放本词改编的歌曲,能吸引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布置作业
45’00”-45 ’19”
运用方法,拓展延伸
运用本课方法鉴赏课后李煜另外一首词
教学反思
1.交互式电子白板、PPT课件。很多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大屏幕展示,信息量大、知识集中、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省时省力;图片展示,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多媒体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背景音乐及歌曲,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正音正字,还能营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感情共鸣。电子白板遥控笔。教师不必经常到讲桌操控鼠标,可以经常深入学生之间,和学生近距离接触,增强师生互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4’00”-18 ’03”),听完名家朗读,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后主动范读,但是学生不很积极,几乎没有人主动朗读,这是利用音频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集体朗读,然后就有部分学生积极主动起来。重点突破环节(35’05”- 41’05”),对本首词的结句的讨论,开始学生不太理解,我及时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一江春水”图片,学生们借助图片的形象画面,表达的到位丰富。
3. 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老师而言可以有效改善以往那种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课堂模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形象展示课文内容,从而加深理解;同时还可以避免老师上课手忙脚乱,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对于学生来说有了新媒体新技术的加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了,有了教师设计的问题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从而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和老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
4. 新技术确实给本次课堂教学带来一些了改变,如节约了课堂时间,课堂的容量大,整节课学生小组活动较多。但由于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够熟练,我对于该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时的侧重点和内容导向的把握不够准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上课使用了什么样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但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在课堂应用中的引导和驾驭能力有限,使部分学生忽略了关键知识点,仅停留在感官认识阶段,学生课上看似很活跃,学的很仔细,可是一问到关键的知识,就不知道所以然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虞某某》 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