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fanhouyihu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2-22 22:51:0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引入

【引入】

在过量NaCl与AgNO3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哪些阳离子?

思考: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哪些阳离子?

预期回答:

Na+、H+、Ag+或Na+、H+

以学生熟知的反应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出新课。





环节2

建立和表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指导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交流

【进行实验】取2mL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分成两份,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KI溶液。观察、对比、记录实验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

【交流】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形成与学生原有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引导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在小组内交流。问题:AgI是如何生成的?Ag+从何而来?

【板书】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思考表达】

通过分析、讨论,初步形成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的概念。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AgCl平衡系统。





【引导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角度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展示】学生讨论结果

【板书】



【小组讨论】

宏观(语言描述):

微观(图示):

符号:

【思考】分析沉淀转化过程



基于对以前所学相关平衡自主形成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表述。





环节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过渡】

讲述

【板书】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思考】应用沉淀溶解平衡能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建立理论的使用价值方面。





【讲述】自然界的水多为硬水,含有较多的Ca2+、Mg2+,常利用生成沉淀的方法将其除去。

【指导实验】Ca2+分别与同浓度CO32-和SO42-溶液的反应。

【问题】除去水中的Ca2+应选择哪一种试剂?依据是什么?试剂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1.沉淀的生成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所用试剂量,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汇报】看到沉淀,所用试剂量SO42-远大于CO32-。

【思考回答】用CO32-除去Ca2+,选择的原则是生成物溶解度更小。



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加深对沉淀生成的认识。





【过渡】

【问题情景】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清除。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SO4、Mg(OH)2。如何除去水垢?

【指导实验】

碳酸钙和硫酸钙分别加入稀盐酸。

【交流展示】学案

【板书】2.沉淀的溶解



用酸。

观察。思维冲突:有沉淀不能被酸溶解,分析应该是那种物质。

【进行实验】从微观角度解释CaCO3溶于稀盐酸。用化学用语表达,用化学语言描述。



STS教育

加深学生对溶解平衡的认识,意识到溶解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引导】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板书】3.沉淀的转化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交流讨论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原理,用符号和化学语言分析反应过程。

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深化对沉淀转化的理解。



环节4

深化

认识

【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进一步认识。

【思考】认识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本质是平衡的移动。生成更难溶、更易挥发或更难电离的物质。

拓宽和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纸笔评价,另一方面是过程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通过思考题或测试题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是否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表现性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过程情况,是否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面两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

【知识与技能评价】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羟基磷灰石)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a5(PO4)3OH(s)/5Ca2+ (aq)+ 3PO43-(aq) + OH-(aq)。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羟基磷灰石的平衡体系,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保护牙齿?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a5(PO4)3F(氟磷酸钙)的溶解度比Ca5(PO4)3OH(羟基磷灰石)更小,请你解释使用适量的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的原因,并尝试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过程性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你能做到的是( )

A.能写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并说出其含义

B.能运用平衡观点解释沉淀生成、溶解和转化的本质

C.通过对实验的比较分析,能归纳出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过程是平衡的移动

D.对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提出假设和证据,并能分析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E.能描述物质溶解性相对大小、沉淀与溶解等的辩证关系

F.能体会到平衡理论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并重,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注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或引导学生书写或表达,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问题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最终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成功体验。这样的课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展示,并且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益。这节课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探讨沉淀溶解平衡及其移动的本质。

【附件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Ca2++CO32-=CaCO3↓

Ca2++SO42-=CaSO4↓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附件2:学案】

思考:过量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实验1】



现象:





离子方程式:





文字解释:





AgCl溶解平衡的符号表征:





【实验2】

/

注意比较两种溶液用量差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文字解释:



【实验3】

/

现象:





离子方程式:





用平衡理论解释CaCO3溶于稀盐酸(符号表达):





【实验4】除去CaSO4的实验探究

画出实验操作示意图

现象:





实验原理(离子方程式)





反应过程分析(符号表达、语言描述)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