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景泰二中 马某某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2.年 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 属 的 章 节:第三章第四节
5.教 学 时 间: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本节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
②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了解了Mg(OH)2 、 Fe(OH)3等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过量MgCl2溶液和少量NaOH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OH- 的检验实验,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形成冲突。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通过对硬水软化和水垢处理的探讨,巩固和应用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具体应用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回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1】在Mg2++2OH-== Mg(OH)2↓的反应中,当溶液中Mg2+过量时,你认为溶液中哪种离子反应完全?
追问: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存在OH-吗?如何验证?
观看、思考、交流、回答。
学生的回答是:OH-反应完全。
化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熟知的知识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出新课。
环节2
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设一个问题:OH-从何而来?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溶”与“不溶”是相对的,尽管Mg(OH)2的溶解度很小,但并不是绝对不溶,生成的Mg(OH)2沉淀会有少量溶解。
利用FeCl3溶液来检验步骤一所得体系中是否存在OH-。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分析,自主生成Mg(OH)2的溶解平衡:
Mg(OH)2(s)
2OH-(aq)+Mg2+(aq)
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了在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是有OH-;2、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形成认知冲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阅读课本64-65页,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怎样处理才能除去CaSO4?
综合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深化对沉淀转化的理解。
环节5
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展示【随堂练习】
思考、回答。
加深理解
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叫沉淀溶解平衡)
2、特征:逆、等、定、动、变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