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CO2和CO教案

本文由用户“mmyhddxd”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23:52:32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课题3 CO2和CO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2)深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4.、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5、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6、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多媒体课件,5瓶150ml二氧化碳气体,2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新配制的澄清的石灰水1瓶,小试管10支、300ml烧杯1个、100ml烧杯2个、梯形铁片、蜡烛(两支)、火柴1合、长滴管1个、25厘米左右空心玻璃2根管、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6朵)、酒精灯1盏、镊子1个、棉毛巾1块试管夹、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水(喷瓶装)。

学生用具:水、紫色石蕊试液、滴管、试管夹、酒精灯、25厘米左右空心玻璃1根管、100ml烧杯2个、新配制的澄清的石灰水1瓶,小试管4支、100ml烧杯2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某某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某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演示实验【6-3】:

2、【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让学生观察。

3、学生活动与探究一

完成实验【6-4】:点燃烧杯中梯形架上的两只蜡烛,将一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到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现象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结论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学生活动与探究二

完成实验【6-5】: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分析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4、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图片

5、经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大家对二氧化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合作完成对二氧化碳的总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_ 味___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在加压和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壁上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 二氧化碳。

6.(走进中考)某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二氧化碳性质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教 学 设 计

*_**学洪正全

2011.09.16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课题3 CO2和CO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