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姓名:
左某某
工作单位:
担山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的内容,主要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的科学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题后半段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物质的分类,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水的组成”教学中,以电解水实验为探究手段,利用分子、原子、元素这些理论从物质的构成与组成让学生认识和感知这种物质,实现对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了解氢气的性质;2.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3.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重点和难点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是本课题的学习基础之一。
1.教材上在水的电解实验前介绍了氢气的有关性质和氢气验纯方法,可以安排学生们阅读,并学会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展示验纯的实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电解水实验之前,老师可以给出提示问题:请同学们在电解水试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正、负极上方产生气体多少?检验用什么方法?检验会有什么现象?
3.在推导水由什么元素组成时,请学生对照教材的概念,举一些学过的物质的例子,比如氧化铁、高锰酸钾等,回答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4.学生还没有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可以吧化学反应元素守恒的观点提前告诉学生,提供知识铺垫,学生再通过实验过程的分析和推理,就不难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那么你对水又了解多少呢?
【追问】那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水的组成。
学生思考,回答:1.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等等
通过问题引入,复习旧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
再次提问,引出本次课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做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由科学家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听说过或见过氢气吗?你知道氢气有哪些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氢气燃烧并验纯的实验)然后讨论课本讨论题。
下面同学们看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能燃烧吗?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讨论】
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认真听讲
学生自学课本,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氢气的物理性质:没有颜色和气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氢气的化学性质: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的验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若听到的声音很小,则氢气较纯。
【学生展示】
第1题: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第2题:有水生成。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过渡】下面老师用水电解器演示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两极上分别得到什么气体?怎么检验?
2.实验现象是什么?
5.通过电解水实验,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吗?
【学生展示】分组展示
在黑板上板书文字表达式:水→氢气十氧气(化学符号:H2O→H2+O2)。
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过渡】上面三种物质(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从组成元素的种类上看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然后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1: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问题2:现有H2、02、N2、P、Fe、S、KMn04、KCl03、C02、P205、Fe304。
1)哪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2)哪些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3)哪些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
(4)你能总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吗?(小组讨论)
【学生口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学生口答】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H2、02、N2、P、Fe、S;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是KMn04、KCl03、C02、P205、Fe304;
(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是C02、P205、Fe304。
【学生回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叫做氧化物。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学会用对比的观点来学习新知
抓住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努力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课后习题
学生归纳总结、交流
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
在开始阶段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运用PPT演示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然后运用实验演示法和及时操练巩固当前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全班讨论深化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实验演示,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为两部分:1、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学习感受得分
2、定性评价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得分:
(2)小组协作互助表
班级: 姓名: 得分:
注: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分的总分的平均值
(3)学习感受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还可以作哪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课堂参与以及练习方面。
得分:
七、教学课件
附件上传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水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布和生活中的作用引入新课:列出问题与发现问题相结合,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与自学同步进行,水的组成问题直接提出,让学生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为了帮老师的忙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展示学习目标与问题,让学生明确任务,这样直奔主题,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参与主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实验室电解水和单质与化合物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我对电解水实验进行演示,设置问题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列出水组成实验相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质疑、设计、探究、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始终采用自主学习、师生交流的方式上课,从而学生个性得体现。
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与分组,但有人都有能自己采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自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激起一个学生的学习探索愿望,体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由于实验中氢气的点燃现象不明显,所以只能采取描述的方式。还有演示实验做得不够成功,只能在视频中再次展现,但在这整堂课学习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自我总结,整节内容学下来学生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自己。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