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素异形现象设计方案

本文由用户“baby1991101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4:25: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同素异形现象设计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作者信息



姓名

张某某

单位名称

**_*学



教案信息



微课名称

《同素异形现象》



选题意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知识要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知识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教师要做有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坚持已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



内容出处

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微观结构和物质多样性》的第一节



适用对象

高中物理选修3-2,适合高二年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微观结构特点

2.理解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能举例一些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3.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了解模型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富勒烯、臭氧层的介绍,了解相关的科学发展和环境问题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微课设计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环节一趣味游戏,引出课堂(5min)由“你说我猜”的小游戏引出本节课内容——教师将写有“金刚石”和“石墨”的卡片分发给两位学生,让学生描述两种物质的一些性质用途等,让其他学生来猜测这两种物质。然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归纳总结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和各自的用途。

【板书】: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教学的艺术亮点在于注意,一节课的开头能否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一节课的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熟悉的游戏

引出课堂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降低由于知识的新对学生产生的认知难度。



环节二深入分析构建概念(20min)

【问题一】:这两种物理性质相差这么大的物质,如果从组成元素上分析,同学们知道他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

【师】介绍有关化学史: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在自然界中发现了金刚石和石墨,也在一直使用,但一直不知道他的成分。

1、1772年拉瓦锡证明金刚石可燃,生成CO2,进一步测定后确定金刚石是由碳组成的单质。

2、1779年舍勒证明石墨可燃,也生成CO2,进一步测定后确定石墨是由碳组成的单质。

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接触交变电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其中可能会有同学提出灯丝的颤动是因为交流电的原因,要加以肯定。



[演示实验(或视频)]:用两节干电池给小灯珠供电,同时用手摇发电机连接小灯珠,摇动发电机,观察两种情况下小灯珠的发光情况.(全景图和局部图)

由现象直观感受直流电与交变电流的区别。初步认识交变电流有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学习建立感性认识。



[演示实验(或视频、动画)]:用电压表测干电池两极电压,同时将手摇发电机连接电压计,摇动发电机,观察两种情况下电表指针的摆动情况.





设计亮点:

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手摇发电机发电,观察小灯珠的发光情况,用发光二极管观察电

流方向、以及用灯丝的颤抖说明电流方向的变化.

在分析交流电的产生过程,则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些

基本原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弄清楚几个主要的问题:如磁通量与磁通量的变化;电流

的最大位置与最小位置;中性面的概念.

在分析正弦式交变电流的规律时,则是根据各个时刻线圈平面所在的位置,配合多媒

体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导出正弦式电流的瞬时值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的用数学知识解决物

理问题的能力与思维.

在学习完主要内容后,指出交变电不仅仅是正弦式交变电流,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形式

的交变电流.同时请学生自己去学习交流发电机的种类.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同素异形现象设计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