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模板
姓名: 刘某某 学校 **_*学
课程名称
《弥渡山歌》教学设计
年 级
高一年级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了解南方民歌及民歌的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可以认同因为地理位置、生活习俗、语言特色、文化传统及审美观念等造成的南方民歌特有的地方风格,并对原因进行探究。
2.会唱民歌《弥渡山歌》,并了解其他民歌。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立足于学习基础、接收能力、知识特点等选取本节课作为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感受民族自豪的教学素材。
教材分析
《弥渡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汇编并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必修)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飘逸的南国风》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音乐欣赏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在前面的民歌学习基础上,掌握并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这种民族、地方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教学重点
会唱并能有感情的欣赏民歌《弥渡山歌》。
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感受民歌特有的地方与民族风格。
教 学 过 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云南省著名景点图片,请同学说说是哪个省,有哪些民歌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
2.教师点评,“彩云之南”的云南,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3.问题:多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质疑:学生汇报,教师问题递进,如何判断的?
4.总结:课件展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体现在节奏、旋律、歌词、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
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请学生仔细聆听并判断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民歌。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伴奏乐器、歌词、演唱风格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导入不变成“热闹”,设置了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初步形成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主体部分
一、新课教学
过渡:课件视频展示云南小县:弥渡,一个边疆小县,却风景引人遐想,心旷神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具有丰富的民歌资源,诸如《小河流淌》、《绣荷包》皆出自此地,誉为“民歌之乡”。
1.出示《弥渡山歌》。
问题:学生带问题聆听歌曲。①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小调、劳动号子、山歌)?②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比有什么特色?
2. 总结:弥渡民歌具有委婉、流畅、细腻、飘逸等特点,有别于西北民歌的粗狂、豪放、高亢、狂野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让学生了解并初步认同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等对民歌风格特点的影响,了解《弥渡山歌》的风格特点。
学生分析了歌词,感受并描述歌曲所表现的自然环境、所表现的意境表达及情感诉求,最后总结出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形成的影响。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主体部分
二、欣赏歌曲
1.感受歌曲所表现的自然环境并描述。
2.感受并描述歌词所表现的意境表达及情感诉求。
总结:描述出弥渡小县有山有水、有树有花,青山绿水、风光秀丽的宜人环境;歌词内容含蓄,充满情感,用比兴的手法,虽是写景,实是咏物抒情、借景抒情,表达出大胆追求纯洁爱情的情感诉求。
总结:《弥渡山歌》注重的是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形成。
3. 分析旋律组成。并总结:歌词内容含蓄,充满情感,用比兴的手法,虽是写景,实是咏物抒情、借景抒情,表达出大胆追求纯洁爱情的情感诉求;引腔,两个小结的长音;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再次出现引腔,强化主题。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引腔。教师范唱,学生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感受并了解山歌中很常见的风格特点——自由。
2.学唱主体部分。教师范唱主体部分,学生学唱,注意指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并探究山歌的旋律特点——旋律起伏较大。
3.引导学生唱整个歌曲,进一步完整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4.指导学生分组演唱,并可自由加入编排的舞蹈动作。
四、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汇报在课前收集的有关南方民歌的有关资料,了解南方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等,探讨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民族特点与地方特点。
总结:地理位置、生活习俗、语言特色、文化传统及审美观念等造成的南方民歌特有的地方风格,致使弥渡民歌旋律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总体给人的感受是唱腔优美流畅、动听抒情。
2.教师展示其他地方民歌谱例、歌曲,如浙江民歌、湖北民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云南民歌的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歌词表现
学生总结:引腔,两个小结的长音;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再次出现引腔,强化主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学唱,注意感受风格及旋律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舞蹈动作,并做好分组演唱与表演准备。
学生讨论交流还有哪些著名的南方民歌,进一步探究并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节奏、旋律、曲式、曲调等特点。
建立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开头与结尾的巧妙之处,感受山歌的“起-平-落”三部分。
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旋律以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理解,进行歌曲的学唱,就能有效突破重点了。
让学生亲身体验弥渡山歌的风格及旋律特点,舞蹈的编排可以促进对其进一步理解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结南方民歌的民族特点与地方特点。并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其他南方民歌,进一步感受、认识,老师再展示其他地方的民歌,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认识,就能有效突破难点了,构建本节的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
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南方民歌的主要风格特点)做总结:歌词含蓄内涵、结构短小精悍、旋律婉转细腻。
学生仔细聆听。
对本节课内容初步形成体系。
板书设计
弥渡山歌
一、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弥渡山歌
1.风格特点
2.歌词特点
3.旋律特点
三、小结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