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新课标教材 物理必修2 第七章 第四节 重力势能
作者及工作单位
***学 邓某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自主的探索行为,经历变未知为已知的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的条目是:“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该条目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并能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出发,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在高中物理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势能有:重力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重力势能的学习对以后相关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
“势能的改变”是后面“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
3.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
教学流程示意
?
一、新课引入
让学生感受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重力势能 。(图片)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做功1、 WG = mg△h=mgh1-mgh22、特点:只与物体重力大小和起、终点的高度差有关。与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1、 公式: Ep=mgh
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定量): WG= EP1 - EP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定性):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 ,重力势能增加。
3、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1相对性:与参考面选取有关。
注意:变化量(绝对性)△Ep=Ep2-Ep1 = mg△h
2系统性: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
一、
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如陨石坑等)??
??
学生观察。
???
?
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二、
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 功是能量的量度。因此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 1.重力的功
? 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
?? 思考:你认为
课本中的三个图中,哪个比较容易做呢?
? 请学生自己分析第一个和第二个例子的重力做功的表达式。
第三个我们一起来分析:
? 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重力做功WG = mg△h1+ mg△h2+ mg△h3+ XXXXXXXXXX+mg△hn
? = mg△h=mgh1-mgh2
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 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 ??
表达式 WG = mgh1-mgh2
学生归纳:
1:重力做功WG = mg△h=mgh1-mgh2
2:重力做功 WG = =mglcosXXXXX=mg△h=mgh1-mg h2
3.(师引导学生)利用微积分思想,建立斜面模型。
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进一步体验“微积分思想”在物理上的应用
2.重力势能
?
重力势能的定义 EP=mgh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与所处的高度的乘积。
?
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 ?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WG= EP1 - EP2
?
即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由低处运送到高处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P60说一说,并回答上面有关问题。
? 如果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有关,能量变化不能表示重力做的功
?
练习2.质量是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 m/s2)
学生:与所有的能量一样,是标量
重力势能的单位:??? 焦耳?????? 符号是 J??
学生作答,说出自己的分析之后,老师讲解纠正。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1相对性
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 参考平面 。在参考平面内,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的,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大;在参考平面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的,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小。
2绝对性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p。表示物体在通过一个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Ep=Ep2-Ep1 与选择零势面无关。
3 系统性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g值不变的范围)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如果离开了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没有重力势能可言。相对其他星球也是一样。
体会共有性
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三、练习
例1 在离地80 m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200 g,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取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面。求:
(1)在第2 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
(2)在第3 s内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解析:在第2 s末小球所处的高度为多少?重力势能为多少?
前2s下降了多少米 , 前3s下降了多少米,第3s内的位移多少米,第3 s内重力做功多少?
自主训练
四、课堂小结
巩固加强
板书设计
一、重力做功 WG = mg△h=mgh1-mgh2因素,只与物体重力和起、终点的高度差有关。与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1 公式: Ep=mgh
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定量) : WG= EP1 - EP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定性) :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 重力势能增加。
3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1)重力势能相对性: Ep=mgh(h高度)
重力势能变化量(绝对性):△Ep=Ep2-Ep1 = mg△h(△h初末位置高度差)
(2)系统性: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中,围绕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展开,重力做功的教学,注意循序渐进,从自由落体运动到光滑斜面运动,到光滑曲面运动,逐渐深入,并通过微积分思想归纳重力做功特点。微积分思想是教学的难点之一。从重力做功,引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思维有跳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这一点,体现从已知到未知探究的过程,学生理解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重点。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这一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绝对的,本节课的几个重要环节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并不是很好;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需要加强练习。达到有紧有松的学习节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注意逐步渗透.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