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由用户“jinxing88888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6:49: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第四小节《计算机病毒》

教学设计与反思

1.本节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第四小节计算机病毒的最后一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学生不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尽量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做法,但如果仅仅靠实例吸引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节课中主要有两个内容——计算机病毒与计算机安全,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主动”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主动”形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所有的目标都围绕着“主动”两个字。

2.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如何来预防?它的传播途径?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职高一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在课堂中很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还基于感性的经验,还不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部分。

职高一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的传授知识,可能不到一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很重要。

现在学生家中多数有计算机,学生有一定的见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倾向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只负责“穿针引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

b、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c、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在提问与回答的学习环节中,提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4.行为与创新

通过大胆的“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体验生活中的角色,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延伸出四个不同的题目,分四组进行讨论学习

题1:计算机病毒的实质、特征、传播途径等等相关知识(用口述、图片展示或举实例说明)

题2:描述计算机可能中毒的现象(用口述、图片展示或举实例说明)

题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思考如果计算机中毒了,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是需要求助于其他人的?哪些是可以自己完成的?

题4:讨论各种能够预防计算机中毒的措施(提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方法不一样)

对分组讨论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

小结与反思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

  一、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采。

  三、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新颖的,有几个亮点:1、导入部分作用显著,贯穿正堂课。我使用“网虫病毒”flash展示了一个2分钟的故事,不仅简洁地导入了计算机病毒,而且还间接的引出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四个知识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中毒可能的现象?计算机中毒后怎么办?如何预防计算机中毒?)。flash中的人物小q一直成为了课堂的主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高效率的“提问与回答”环节。我借鉴了辩论赛中的正反方问答环节,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个题目,限定时间查看老师资料,最后轮流进行“三组”对“一组”的问答,老师在每组回答完后做简单的小结。这样的设计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成为学生现学现卖的宝贝,不仅扩大了每个题目的深度,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作为课堂催化剂的“奖励制度”,在本课中为了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我设计了小组奖励制度,每个有质量的提问与回答都将得到一颗星。这样的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整个课堂的发展。有些遗憾的是,我没有将每个环节做细,特别是在备课中忽略了备学生,在分组前没有考虑到男女生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导致了在课堂中有一组显得特别的弱。另外,在设计计时问答时应引导学生尽量使用自身的经验和实例来回答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用理论知识回答,这样可能会带来更好的课堂效果。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