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情碎必”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8:50: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 武某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思考、归纳总结反应式来突出,并用课堂练习巩固、反馈。

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可通过引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三、教学资源

1、文字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等,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这一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呼吸的

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教师讲授细胞呼吸的概念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

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小结 学生:练习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

程 序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上一节的探究实验,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样,有氧的情况下产生那些产物呢?无氧的情况下又产生那些产物呢?

2、提问:细胞的呼吸作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运动一样吗?

3、引入课题

讨论方法、原理

回答提问

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解释说明细胞呼吸的概念

熟悉概念

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一)有氧呼吸

1、场所

根据细胞内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是否有氧参加,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提问: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儿?过程怎样的?

讨论场所,猜测过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



2、过程

1、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观察三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三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并标明场所

讲述三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进一步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3、反应式

1、让学生归纳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提示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变化。(列表)

2、提问:①产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来自哪些反应物?②产物中的水中的氢和氧来自哪些反应物?

归纳、总结反应式

讨论问题,并获取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4、概念

请学生讨论后自己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提示学生注意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ATP的生成)。

在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讨论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突出了概念建构的过程



(二)无氧呼吸

创设情境,生物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

指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

探讨

阅读课文

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场所

2、过程

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

观察归纳总结

加深理解



3、反应式

式书写反应式

总结,并分析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4、概念

1、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进行归纳。

2、创设情境:无氧呼吸对生物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3、提出农家自酿酒的技术让学生探究讨论其中的原理。

归纳叙述无氧呼吸的概念。

学生讨论

讨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知识与生活、生疾的联系。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出示相应表格

讨论,完成表格

培养学运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多媒体列举课本上所举的六个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

让学生生结合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这六个例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1、小结本节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做练习(投影)

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五、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提问:有人说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你认为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预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方法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问答、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七、板书: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C6H12O6 2C3H4O3+4[H]+ATP(少量)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C3H4O3+3H2O 3CO2+10[H]+ATP(少量) 线粒体

第三阶段:24[H]+6O2 12H2O+ATP(大量) 线粒体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ATP

2、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苹果)

C6H12O6 2C3H6O3+能量 (玉米胚、马玲薯块茎)

3、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多媒体电脑显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

场 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 件

需氧气和酶

不需氧气、需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氧化成水和CO2

葡萄糖不彻底氧化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

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ATP





反 应 式

略

略



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有氧呼吸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呢?课堂上我采用的学生自学的方法,课堂上我发现,一下子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阅读完并填写好学案也不是很简单的。可以通过动画放映让学生整体感知一下有氧呼吸过程的复杂性,后再利用任务趋动让学生依次学习这三个阶段,并写上每一个阶段的反应式。

其后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填补卡片,卡片我画了一个大细胞,里面有一个线粒体,可以准备上许多写有各种反应物、生成物及ADP等的小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遗憾的是,课前由于准备不充分,这些设计都没有用上,而是以改错的方式让学生来巩固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

最后是让学生写出总反应式,让学生根据总反应式讨论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为后面有氧呼吸的应用做好铺垫。

3.有氧呼吸的应用

先展示问题,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有氧呼吸的应用。后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实践应用了有氧呼吸。

1、可取之处:

(1)引言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同学们都知晓的大力水手有趣事例,投影相关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很快 进入探究氛围。教师提出大力水手是否直接以菠菜为能量?让学生讨论;然后又提出葡萄糖、ATP、生命活动需 要的能量等问题。让学生尝试进行知识框架模型的构建。学生在此处探讨得很热烈。

(2)自学成果展示对激发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依托导学案进行了自学,并对导学案 进行了批阅,将本节课内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所学知识。课堂上,学生对自己或 他人的展示都充满期待,表现出高度关注。学生的语言明显经过了梳理,显得精炼、准确,令人欣慰。学生解 读文本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学生讲练结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程教学容量,这节课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 所以将这些内容以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探究每个知识点之后,随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自讲自练。 及时地进行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2、不足之处:

(1)关于有氧呼吸示意图,应让几位学生板演, 错了可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正,从中发现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

(2)课堂上,由于学生表达交流热烈,教师预设的环节可能落实不到位,如教师的精讲点拨容易被压缩。 另外一点就是极个别不善或不愿表达的学生可能有受挫感。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关注这类学生,创造机会让 他们表达,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课前对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先进行筛选,切合本课内容的在课堂上结合相关知识点解决,与本课 内容关联很小的可以课后单独交流。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