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再别康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再别康某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的三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过去都学过那些的诗歌.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现代离别诗歌《再别康某某》,大家说说离别的对象是谁?
答:徐志摩别康某某
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某某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某某与徐志摩。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某某。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在康某某,他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正是康河的粼粼水波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在康某某,他接受了“爱、自由和美”的个性主义熏陶,正是“爱、自由和美”的康某某理想给了他人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三、学生齐读
每一首好诗都能引起读者不同的共鸣,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谈一谈。
四、整体构思与思路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的感情。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某某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如果我们把过去学的那些关于别离的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看看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3、明明是“再别康某某”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某某美好的一切。用康某某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启发:诗人告别康某某时,可能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意象的选择新颖,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一种清新飘逸之感。
五、赏析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
找一名同学带着感情单独朗读。
教师评价:读的很美,看来同学对诗歌的感觉到位。《再别康某某》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他的诗歌也具有这种美,《再别康某某》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㈠音乐美。
1、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大家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小结: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2、韵律和谐。
思考:①《再别康某某》这首诗压韵了没有?(有)
②请同学找出韵脚。韵脚为: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③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㈡建筑美。
1、 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
2、每一节有几行?(4。显得很匀称)
3、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都两两错落有致,更加突显节的匀称。)
㈢学生默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诗歌中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六、绘画美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1.本文在景物描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某某,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某某?
3.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4.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5.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人描写的“河畔的金某某,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 这些美景。
七、巩固练习
赏析徐志摩的另外两首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和《沙扬那拉一首》,看这两首诗的风格特点与《再别康某某》有何异同?
八、课后作业
比较徐志摩诗与毛泽东词的风格有何不同,并能阐述其不同的原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再别康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