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某之死

本文由用户“活宝示正”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3:07: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杨某某之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作者介绍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选自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学习本文,重在辩证地赏析杨某某和曹操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_*。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_*。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某某,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某某。后封某某。子曹某某称帝,追尊为武帝。?

杨某某

杨某某,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某某事迹的记载,杨某某(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某某则当了丞相主簿,杨某某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某某的就占了四则。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某某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某某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某某之死”是耐人寻味的杨某某之死.flv。

背景和情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

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 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顺叙与补叙相结合的记叙方式。

1、注音:

庖官 鸡肋 主簿 恃才放旷

半晌 谮害 绰刀 夏某某

pXXXXXo

lXXXXXi

bXXXXX

shXXXXX

kuXXXXXng

shXXXXXng

zXXXXXn

chXXXXXo

dXXXXXn

2、译句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魏王必班师矣。

*数犯曹某某忌。

*操因疑修谮害曹某某,愈恶之。

*匹夫安敢欺我耶!

鸡肋这东西,吃吧没有肉,扔了吧它还有些味道。

魏王一定会班师回朝。

多次犯了曹操的忌讳。

曹操因此怀疑杨某某诬陷中伤曹某某,更加讨厌他了。

这小子怎敢欺辱我!

跳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问题

1、文中主要人物是

曹操、杨某某

2、课文所讲述的第一件事是个什么事?

3、曹操杀杨某某后进兵还是退兵了呢结果如何?

4、杨某某为什么会命赴黄泉?仅仅因为惑乱军心吗?

5、曹操杀杨某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请从文中划出全面概括的点明杨某某之死真正原因的一句话。

杨某某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某某忌。

杨某某究竟做了哪些事犯了曹某某

忌呢?请以小标题形式简单概括

并复述这些故事。

故事 :

2.改建园门

3.众人分酥

4.语破奸心

5.轻视吴某某

6.教植斩吏

7.为植某某

1.惑乱军心

记叙的顺序

11.倒叙、插叙和补叙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1)倒叙的作用:一是先以结局示人,可诱发读者“寻源”兴趣,刺激读者的阅读心理;二是可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倒叙的要求:一是应用于结局有特殊意义,必须突出、强调的文章中,不可随意乱用;二是应注意清楚地交代倒叙部分的起止点;三是倒叙转入顺叙时,要自然,要有节奏感,不可过于突兀、生硬。

(2)插叙的作用:一是服务于对主要事情的叙述;二是丰富人物性格,使人物性格更具体,更鲜明。

插叙的要求:一是插叙部分应与主要叙述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可与文章主旨游离;二是插叙部分应是片断式的,篇幅不宜太长;三是插叙部分应与上下文连接得自然、紧密。

(3)补叙的作用:伏笔得以回应.使伏线得以展开,不仅情节起伏照应,而且又章结构也严谨完整。

补叙的要求:一是所补内容不应蔓生枝节,画蛇添足;二是补叙内容应尽量写得紧凑些,不宜拖沓

故事 :

2.改建园门

3.众人分酥

4.语破奸心

5.轻视吴某某

6.教植斩吏

7.为植某某

补叙

1.惑乱军心

8.失利葬修

顺叙

作用:

揭示杨某某之死的真正原因

合作探究

1、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某某,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某某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某某之举自然就有疑意。曹操厚葬杨某某,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

2、曹操杀杨某某,是否杀得有理?

有理:杨某某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某某,对夏某某却没有丝毫处罚。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的 性格特征

思考:

本文刻画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主要

抓住了他 和 的变化,

请在文中标出表现曹操对杨某某态度

变化的语句。

神态

心理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大怒

大怒,有杀修之心

理解揣摩

根据文中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1、请以“读了 故事,我认为杨某某 ”

为例说一句话。

2、请以“读了 故事,我认为曹操 ”

为例说一句话。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展示性格

故事

1.杨某某被杀

2.改建园门

3.众人分酥

4.语破奸心

5.轻视吴某某

6.教植斩吏

7.为植某某

8.失利葬修

补叙

杨某某

曹操

才思敏捷

狂放不羁

恃才放旷

阴险多疑

奸诈残暴

狡猾虚伪

在《三国演义》中曹某某“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扩展研究

思考:

关于杨某某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那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某某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妒嫉杨某某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某某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 所以杀了他。

4、杨某某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 曹操,所以被杀。

扩展研究

杨某某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某某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

——有道理。杨某某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某某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评价人物

你是如何评价曹操和杨某某的呢?

谢谢![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杨某某之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