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洲大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大洲和大洋
姓名:
毛某某
工作单位:
枣阳五中
学科年级:
七年级地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以及地球表面海陆的运动和变化。本节内容则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开始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看,本节的开篇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内容,从地球卫星照片及宇航员在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真实面貌导入,首先使学生对全球的海陆面积和海陆分布大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具体深入,层层展开,重点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包括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分界、形状和轮廓、面积和大小等。
三、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此处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 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八XXXXX、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三、板书设计: 1、 地球、地球 2、 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九、实践反思
1、 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 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 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大洲大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