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

本文由用户“fengshulinzhangyu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1:38:34 举报文档

以下为《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在所有学科中,我认为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等的独特作用,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之中。

美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从古至今的美术作品,无不体现了画家的内在思想与审美追求,无不体现画家的激情与无奈。美术教育用图式审美的视觉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跟随艺术作品的节奏感进行律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过程,让学生跟美术作品对话,在情感上跟艺术品产生共鸣。

美术课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用大量图片、视频、实物、动手演示、亦或让学生亲身体验等方式,创造出这样一个空间氛围,使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热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美术课毕竟不是心理健康课,如何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值得我们去探寻:   1、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21世纪的现代学生的需求。现代美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欣赏到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的选择性更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的好奇心理,能更好的在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现在提倡的“教书育人”观、“教书”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识技能训练应达到的水平,还要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全面的作用。   2、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渗透的主要内容。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美术教材上有很多可以加以引申,并成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校风校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热爱祖国等等。   我根据学生忽略传统艺术、沉浸在美、日漫画里,我又开展了历代书法作品欣赏和中外美术经典鉴赏等。同此种种,在学生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给学生的心理进行洗礼。   3、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法无常法。同样,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种自然而然、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没有捷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有的老师擅长运用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的老师运用优美的语言,让欣赏课不再枯燥,而是沉浸在如诗似画的想象之中等等,但不论用哪种方法,我们应该遵循是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不要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毕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美术作为课程它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渗透点。我们反对作秀,在渗透的过程中,讲究自然、贴切,并能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环环相扣,不做作,不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其次,在具体的渗透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 “度”。美术课跟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毕竟有质的区别,在一节课中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脱离美术进行心理教育,,不然就喧宾夺主,不叫学科渗透,而叫心理辅导课了。   所以,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育智慧,适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加以指引,解除学生心中的迷惑和恐惧,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能运用教育智慧,就能在课堂当中游刃有余,引导学生在你的课堂里活泼、自由、健康的成长。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