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教学设计 (2)

本文由用户“失忆症迷”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0:48:27 举报文档

以下为《乙酸教学设计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

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了解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等综合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迁移,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乙酸作为羧酸的代表物质,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可以说是引领学生认识羧酸的敲门砖。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材先是提及乙酸的酸性,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提高对知识运用的要求(如设计实验证明酸性),再从实验入手介绍乙酸的酯化反应,而这些都要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强调“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能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情分析

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且学生在初中已简单了解过乙酸的酸性和用途,但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在前一节课中已知道烃的衍生物,并初步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这节课将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打好学习有机物的方法论基础。

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计算机、实验仪器与药品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激学法、实验法、分析迁移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俗话说:“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说到的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课前我已经给大家布置任务:查阅有关醋的趣闻故事。下面来找同学说一下你的查阅成果,提问。

[讲述]好,听了同学们的踊跃发言,真是长知识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展示]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板书]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3.沸点:117.9℃ 熔点:16.6℃

[讲述]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某某。

[板书] 二、

1、分子组成与结构



[讨论]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

[板书]2、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讨论]根据下列药品,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

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石蕊溶液

【总结】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

方案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和

方案三:将镁条插入乙酸溶液

方案四:往Na2CO3粉未中加入乙酸溶液

【提问】食醋可以除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你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吗?

这个事实说明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如何?

【练习】略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醋还可以解酒,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

[板书](2)乙酸的酯化反应

[阅读思考]课本第75页—第76页,阅读要点:

①什么是酯化反应?有何特点?(可逆)

②实验3-4中,反应所需的药品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

③实验装置有何特点?

【板书】(三)酯化反应

[讲解]酯化反应的概念(由学生回答)

[投影]

反应的方程式为。。。,生成的油状液体为酯,是酸和醇作用脱水后生成的化合物,根据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叫某酸某酯。如实验由乙酸和乙醇作用生成的酯叫做乙酸乙酯。一般写为:RCOORXXXXX或。。。

乙酸乙酯为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3.投影出示下表

物 质

沸点(℃)

密度(g/mL)

水溶性



乙 酸

117.9

1.05

易 溶



乙 醇

78.5

0.7893

易 溶



乙酸乙醇

77

0.90

微 溶





[设问l]那么馏出液中是否有乙酸和乙醇?如何验证?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有乙酸。有乙酸就有乙醇,为什么?)

[设问2]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中和乙酸,吸收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b.为什么产生蒸汽的导管口要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在导管口接一个干燥管或漏斗的装置也可以防倒吸。

[设问3]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设想)

[说明]这是教材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反应的历程,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进行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酯化反应的机理,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反应实质。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板书]醇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羟基上的)

【思考】将实验中的乙醇换成甲醇,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什么?

若将乙醇换成乙二醇的话,产物又是什么?

乙二酸和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产物的结构式怎么写?

2-羟基丙酸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什么?

【练习】略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乙酸教学设计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